返回第292章困难(第2/3页)  鸿元至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于形式。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要这种形式,虽然朝会不能取缔,但是要有个规定,多久开一次,什么情况下开,这是今天的一个议程。

    第二个议程就是,丞相府主管全国的政务,太尉府主管全队。

    御史府我特别强调一下;御史府除了正当的职权外,赋予它一个特权,监督弹劾百官,包括朕c丞相和太尉。

    三公府各司其责,朕不干预丞相府的政务,当然军权还是掌握在朕手中,但日常事务有太尉和大将军负责,御史府执法,朕也不干预,朕也要遵从律法。

    第三个议程是朕要亲征东南山区的叛军”

    张显宣布了朝会的几项议程,百位军政高官讨论表决。

    张显初步设定三公府负责制,简政放权,逐渐过度到内阁制。

    张显尽量减少了议程,可还是进行了一天,最后通过了朝会的一月一次,紧急情况时由国王和三公提出紧急朝会,张显不由长舒了一口气,他可不想天天坐在这个位置上,看群臣吵架。

    一月一次朝会,定在月末最后一天,主要是一些不是很急,又难以决断的事情,群臣聚到一起讨论最后由国王裁定,紧急朝会,自然是有紧急情况,国王和三公提议召开的紧急会议。

    丞相府主政异议不大,主管官吏任命考核,农工商等一切政务。

    九卿听令与丞相府。

    有些异议就在于九卿归属丞相府,因为按制九卿大多数是直接归属国王的,但是张显大手一挥,都划归了丞相府,那意思我懒着管那些闲事,当甩手掌柜的多好啊。

    如此一来,丞相府的权利膨胀了很多,全国的大事小情,除了军队以外,都归他管。

    有官员提出异议,被张显否决了。

    太尉府直接协助国王管理全国的军队,这无异议,本来就如此。

    御史府那项特权反对声特别大,张显费了很多口舌,最后李文辉,陈公威和刘墉三位巨头表示支持,这才勉强被通过。

    御史府那项特权,就相当于独立的最高检察院,御史府本来就是国王的办公厅,大夫相当于国王的秘书长,这又另外加了个可弹劾国王丞相太尉等百官的权利,那就相当于国王给与他一把尚方宝剑,上谏国君下斩奸臣。

    王允是御史大夫,他直接就惊呆了,御史大夫本来是三公中权利最小的,现在虽然根本权利没有什么变化,可这项特权,就把他推向了夏朝权利最高峰,上谏君,下监察包括丞相和太尉在内的百官。

    他行使这项特权可是独立于任何权利以外的,包括国王都不能干预的。

    可是王允毕竟是老官僚,霎间想通了其中关节,不由他出了一身冷汗;这项特权握在手了,就如握着一把双刃剑,即斩人也斩自己,用之恰当,利君利民利己,如果心怀叵测,用之邪术,那么一定死的很凄惨很难看。

    当然,能行使得了这项特权,前提是那把椅子上坐的是位明君。

    否则,这项特权就是一把绣剑。

    张显设置这么一项特权给御史大夫,实际上是一种尝试,行之有效则保留,出现异常,在寻求其他办法,目的就是实现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官员失职和滋生。

    至于他这位君主的权利,他会慢慢的过渡给未来的内阁,不到国家生死存亡的事情出现,基本上不出面了。

    他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成为独裁者,落得个国破家亡,天下大乱,国家体制可以逐渐革新,独裁者却是阻挡革新的绊脚石。

    至于国王亲征的事,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对意见,这其中原因,第一个,新朝官员都知道国君的体性,第二个,这个世界对国王亲征的事习以为常,越是强悍的国主,支持率越高,宅男似的国主就缺少号召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