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章 农民的命根子(第2/5页)  全职农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道。

    他板着手指给大家解说,耕种土地,每年大家也就是收获一些粮食。由于五谷杂粮价格平稳,有着国家的调控,是永远赚不到什么大钱的。

    “而且,你们也知道,我们村都是传统的耕种模式,产量等都已经落后。我们不转变思想,以后贫穷两个字是摆脱不了。”

    说着,看向所有人:“我们不为自己想,也得替后代想一想,别让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

    一旁,张凡跟梁经理暗自无语,心想:你这是越来越胡扯了。连后代都不放过,还是人吗?

    不得不说,丁亮那小子能说会道,知道村民真真关心什么。

    他们能甘瘦清贫,却永远把孩子,把后代看得很重。他们可以贫穷,却不会穷了孩子的吃穿,不会穷了孩子们的教育。

    因此,此话一出,七里村的村干部,以及少数作陪的村民都沉思起来。

    “听我说……”

    张凡连忙打断:“还是听我说吧!”

    梁经理也点头,听见丁亮那小子说话,他就觉得头疼,尽管那小子有时候胡扯得是有那么点道理。

    七里村的村干部,还有村民们都连忙安静下来,静静地等待张凡的下文。

    要说他们最信赖的,无疑是外村的张凡。人家在黄石镇创造的传奇,一次次证明并非运气,而是真有能力改变一个地方的命运。

    如今,黄石镇那个村子不羡慕张家寨?不羡慕青田村、腾云村、杨义庄等?

    在张凡的干预下,那些村子都发了达,起码是前途无量。听说连镇长、镇书记等都公开表示,张凡掌握着黄石镇的经济命脉。

    这种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细数张凡的产业,蔬菜、水果、花卉种植,还有猪、鸡等的养殖,一年的收益有好几千万,甚至上亿。

    你要知道,黄石镇上一年的生产总值还不到一个亿,相当可怜。

    因此,真要说张凡能左右黄石镇的经济走向,并非一句戏言。

    “都安静,听张老板说话。”他们村的村长等村干部说道。

    说完,还瞪了一眼自己村的丁亮,警告他先不要插嘴。

    见大家都安静下来,张凡开始组织语言,也没有从大道理上面去说服大家,什么环境保护,国家政策等等,都是一种道德绑架。

    张凡不屑那么干,他最喜欢的,还是以利益引导大家。

    利益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只要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不用怎么说话,大家都会跟着他干。

    其实,古代的农民起义,也多数是这么操作。

    只有给实实在在的利益农民,大家才会冒着生命危险跟着你造反。仅仅靠什么情操、忠义等等,是非常不牢靠的。

    还有一点,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也理解不到太深的东西。

    他们或许只相信自己看到的,相信自己眼前的。

    “我知道大家的担心,也能理解,土地是大家的命根子。我们农民一旦没有了土地,没有了庄稼的收成,就像是无根之萍。”

    张凡这番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底去,都纷纷点头。

    “没错呀!”

    “不种点地,心里没底。”

    “我看,可以将一些旱地,收成不好的土地退耕,增加草地的面积,同样可以建立牧场嘛!没必要将老本行全盘丢掉。”

    ……

    张凡抬起手,刚刚议论纷纷的人群马上再次安静下来。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我不能替大家做决定,只能给你们提供一些建议,就退耕还草,搞养牛项目的优劣摆出来。

    首先,一旦搞这么一个项目,大家身份就开始转变,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

    他表示,要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