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09章 专家的检验(三)(第3/4页)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个位面,何人是大赢家呢?杨明志始终认为就是自己。

    “子弹的威力是足够的!”杨明志强调说:“相比之我们以往的步枪弹,它们的威力实在太强。我们不需要威力过强的子弹,只要能完成击杀的目的就是好子弹,这样的子弹应该尽量轻便,西蒙诺夫同志研发的子弹,我认为就是最佳选择。”

    杨明志故意抬举一下西蒙诺夫,首先争取此人的认同,就是极佳的选择。

    难道西蒙诺夫还会否定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会的。

    西蒙诺夫如果是一个突破口,其他人定会纷纷站队,费德洛夫最终也会放弃任何的质疑,认同突击步枪的妙处。

    如果一切就这么顺利,枪械的量产问题也不是什么大事。

    在这里,斯大林不在,伏罗希洛夫不在,这里最有份量的人莫过于乌斯季诺夫。各个专家意见达成一致后,杨明志觉得乌斯季诺夫没有理由拒绝。

    杨明志继续说明着四百米实战距离这类的理论,害怕他们听不懂似的,故意多说了几遍。

    费德洛夫毕竟老谋深算,又是业内的泰斗人士。他从未具体调查士兵持枪作战时,己方与敌方普遍的作战距离。

    “四百米”猜想并非别列科夫第一个提出来,但是,别列科夫的确是针对这套猜想为基础,研发出相应的步枪。

    年轻人充满了胆量,别里科夫的大胆行动是否如其说的那样,新枪性能卓越?

    费德洛夫没有贸然的回应杨明志的推销,他沉着脸又指出枪械上的另一处奇怪设计。

    “别列科夫同志,子弹的事暂时搁置。您先给我解释一下,枪管和瞄准基线,为何有近三厘米的垂直距离?为什么基线这么高?”

    “啊!这件事……”

    又是老生常谈的瞄准基线问题,对于这个杨明志真的不想多费口舌。就是在那个位面,第一种量产并投入实战的STG44突击步枪,它的瞄准基线就很高。

    “我是故意提高瞄准基线的,因为……”

    杨明志笑了笑,将多布洛夫推到前台,这时候就轮到这位年轻人作模特了。

    在杨明志的受益下,多布洛夫手持一支突击步枪,摆出射击的姿势。现在的枪械里可是安装满载子弹弹匣的,唯有保险是关闭的,即使如此,多布洛夫也能刹那间进入作战状态。

    “呈站立射击姿势,放轻松……就像平时训练时那样。”杨明志命令。

    多布洛夫成了极好的模特,这一刻他也真切的清楚了,局长昔日在大办公室搞军训的良苦用心。

    当着费德洛夫和其他专家的面,杨明志骄傲的讲解:“诸位同志,你们看看这位战士,它的射击姿势是多么的自然。由于瞄准基线较高,他甚至不需要过分的扭头,就处于极好的瞄准状态。再说枪管和枪托是处于同一个水平面,枪托抵住肩膀的同时,由于瞄准基线较高,脊椎骨也不必过分弯曲。

    射手的浑身骨骼正处于非常符合人体构造的姿态,这对战士是一种巨大保护。我们的战士一场战斗总能持续很久,所使用的武器有必要是为战士量身打造的。使用我的枪械持续射击,战士不会感觉过分疲惫,客观上也提高了战斗力。”

    和这些专家提什么“提高战斗力”,杨明志不知道的是,他们大多对这个概念理解的非常有限。

    苏联的枪械制造工业继承与沙俄,而沙俄又有大量技术师从于美国。

    一支莫辛纳甘,因为美国精密加工的理念,使得步枪的枪管质量惊人,精度亦是惊人。可毕竟是老毛子生产,其他零件上逐渐粗枝大叶,倒是老毛子也不挑肥拣瘦,能射击精度还高,这就是好枪!

    所以,以费德洛夫为首的枪械专家,他们对于士兵的“战斗续行力”的理解极为有限,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