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11章 挖掘工地(第1/3页)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白俄罗斯的矿场资源中,储量最丰富的莫过于腐泥和泥煤,沧海桑田后,这片区域终将成为巨大的煤田。x23us.

    除此之外,白俄罗斯的岩盐储备也非常丰富,其中又以戈梅利州为甚。

    戈梅利不仅有很多钠盐矿,更有一个巨大的钾盐矿。

    她丰富的岩盐资源,在苏联时代就大规模的向苏俄运输,苏联解体后,俄联邦有半数的食盐需求,倚仗从白俄罗斯的进口。

    泥煤和食盐外,戈梅利州的地下深层,还存在一个储量达三亿桶的油田,更有一处铝矿。只是这些矿产资源普遍在一千米地下,战争时期苏联当局根本无条件勘探,当它们被陆续发现,苏联已经进入赫鲁晓夫时代了。

    坐拥一个宝库,因为发现不了而无从得知。

    倒是泥煤之类的资源就在地表,一些盐矿也在较表层的位置,这两种资源易于获得,只需差人仔细勘察。

    临时会议结束,杨明志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亲自去挖掘现场,去见证一个盐矿的发现!

    整个游击共和国不存在地质专家,杨明志实际也不敢保证地下是否真有岩盐矿脉。他相信盐矿是存在的,,他们已经失去选择的权力,自己的未来全然要听从游击共和国的安排。

    波博斯基一宿的工作卓有成效,甚至有些超额完成任务!他接收的命令只是组织一千个家庭南下,结果大部分难民都表示支持,近五千名难民,超过一千五百个家庭,渴望到新的定居点安家落户。

    杨明志的吉普直接开到集体农庄苏维埃办公室门口,波博斯基在此等候多时,迎候司令大驾。

    就在杨明志进村的时候,他注意到很多居民正在筹备着什么,整个鲶鱼村的道路上满是平民装扮的人。

    “难民们,难道已经要南下了?”交给波博斯基的认为杨明志再熟悉不过,他更知道大部分难民挤在控制的军队营房中,所以村子中暂时的人口密集合乎情理。

    他进了办公室,喝了一杯水后直接问道:“让你办的事怎么样了?我看到路上很多人,他们跑来跑去的,是不是准备着南下呢?”

    “我正要向您汇报此事,您交待的任务我完成了,而且……”

    “而且如何?”

    “那些难民,经过调查后,他们几乎都是来自一个名叫利尔楚奇的城镇。他们本身就是住在一起的邻居朋友,即便是被德军驱逐后也是聚在一起撤离的。所以,他们普遍愿意集体迁移到一个地方,再一同建造一个家园,就像以前的利尔楚奇。”

    “呵呵,利尔楚奇。我已经给定居点取了新名字,就叫盐村。不过他们都是利尔楚奇的居民,若是取名新利尔楚奇,倒也有些道理。”

    “定居点命名问题是您考虑的,我现在完成了任务,不过要让全体难民南下,还需要您的批准。您看这件事……”

    “他们既然是长久的邻居,彼此间都认识,将其统一迁居一地是非常便于我们管理。现在你组织一下难民中身强力壮者,包括一些年轻的女人,给她们发放劳动工具集结一下。我希望他们能在今天南下参与挖掘。”

    “好的,我这就去办。请您在这里休息一下。”

    “不必了,我要立刻南下。下午!我要在下午看到你组织的人参与挖掘。”

    “遵命!司令同志!”波博斯基敬了军礼,目送着杨明志出了门。

    ……

    从发现盐晶体到组织两千人开始挖掘,这个过程还不到二十四个小时。

    别尔斯基认为这就是苏维埃优势的体现,他就站在工地旁,热血沸腾的操持钢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慷慨激昂的文字。

    突然,一阵汽车的鸣笛声吸引了他的注意。

    是谁来了?是司令本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