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雷神之器(第2/3页)  荆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火,极为郑重的道:“众卿且看。”

    在众臣看来,白色晶体类似于盐。当然,他们见过的白色晶体也只有盐。烛火点燃纸张,火沿着纸蔓延到白色晶体,晶体随即快速燃烧,除了发出‘嗤嗤’之音,还不时爆发出些许火花。

    这是熊荆让人熬制的土硝,可惜不是纯硝,里面还有很多杂质——大家都知道土硝,可有多少人知道土硝如何提纯?即便这样,如此猛烈的燃烧还是让众臣大吃一惊。在他们的见识里,大概只有转炉炼钢时铁水喷出的火焰能与之相比。

    “这是硝。”等所有土硝烧完,熊荆解释道。“譬如配药,如果再配上其他几味药,那就能造出雷神之器。”

    “雷神之器?”投石机既然被叫做火神之器,那火药就是雷神之器。

    “正是。”熊荆重重点头。“其中一味药,叫做硫磺,其色黄,或块或粉,有刺鼻之臭,蛇虫避之不及。以我所知,只有海外才有,如果能找到硫磺,便可造出雷神之器。

    雷神之器,发时声如天雷,二十斤铁弹、铅弹可从器内暴击而出,三四里内,横扫一片;若能造出钜铁之管,此器可造小,每名士卒持一具,其弹射一里之外,中则皆亡,一刻钟可发三四十发;又或装药于罐,点头后掷之于敌阵,雷击之后,方圆数丈非死即伤。”

    硫磺矿分为自然硫和黄铁矿,前者仅热河赤峰、天山南路的火山喷口或有所见,都在关外。关内唯一,占全国自然硫99.62%的泰安朱家庄自然硫矿深埋地下最少72米,1975年地质队打井时发现,且没有开采,全国10处天然硫磺矿仅青海硫磺山有少量开采;

    黄铁矿每省都有,但提炼技术始于南北朝,产地只在山西、陕西、四川。火药开始大量使用的北宋,国内虽产硫磺,可杯水车薪,产量不过一两万斤,还是要明州(今宁波)官员奉旨‘以十万斤为一纲,募官员管押’从日本进口,仅神宗元丰七年便采购了五十万斤,宋人所谓的‘舶上硫磺’,就是日本硫磺。

    熊荆是寄希望于海外,火山岛肯定有硫磺矿,尤其是日本。有了硫磺,土硝再想方设法提纯,配上木碳,那就是火药了。有火药自然就有火炮,而以现在楚国的炼钢技术,打出簧片,卷出枪管也非难事——必须造出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燧发枪才能对冷兵器形成优势。可惜大海茫茫,日本还是蛮荒野地,天然硫磺并不容易找到,他绝不敢把一切都压在火药上。

    “大王所言雷神之器比之荆弩如何?”淖狡是最懂武器的,其他人都在想象‘雷神之器’到底是何模样,唯有他明白的最快,把雷神之器比之荆弩。

    “雷神之器大曰雷炮,小曰雷枪,装于罐掷之者曰雷弹。”熊荆粗略的定名,“雷炮之弹重二十斤,可实心、可装药,装药即为雷弹,击出后落入敌阵爆炸,死伤一片,淖卿以为可比乎?”

    “不可比。”淖狡不能想象爆炸,可他能想象出暴雷。暴雷炸响,电闪天空,中之者必死。

    “三十年后楚军应有雷神之器。”熊荆很肯定这一点。“当初周室不过戎车三百,便大败殷人。楚国若有雷神之器,难不能如周室那般兼有天下?”

    “天下是楚人的,世界也是楚人的!”他握起了小拳头,“鲁、宋、吴、越虽允其复国,可彼等不以楚国为尊,自然要敲打,若敢叛楚,必灭其国;再说世界何其大,一国一洲可乎?

    当今各国皆是青铜兵器,大家势均力敌,故谁的丁口多、谁的粮秣多,谁就可胜;若楚军全为钜铁兵器,他国仍为青铜武器,当如何?”熊荆问道。“若各国虽有钜铁兵器,然我楚军已有雷神之器,又当如何?”

    技术优势,武器代差。众臣虽然嘴里说不出这个词,但能体会这个意思。周室代商,牧野之战周军三百辆戎车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而楚国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