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方法(第2/3页)  荆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装一点五吨,实际呢,一点五吨六匹马拉了没多久就开始掉膘,这还是戎马,如果换成体格更小的狄马,情况将更糟。

    “大王以为步卒炮要几马挽之?”鄂焯面红耳赤,项燕不得不出声救场。

    “必要八马。”熊荆的回答他项燕微微吃惊。“龙马可减至六匹。”

    数年前因为某本野战炮兵史的出版,某人提出一马只能拖曳一百六十公斤、且炮车拖曳只能三骈六马,多了就不能用的神论,所以他对炮兵用马记忆深刻。马的正常挽力在体重的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五之间,越小的马,比如蒙古马,其比例就越高。这是正常挽力,极端情况下挽力可以达到甚至超过马体重的一半。

    挽力如此,挽重就是拖曳重量乘以阻力系数了。这不但与路况有关系,也与车轮、轴承有关系。楚国虽然有了滚柱轴承,却没有橡胶做车轮,随随便便的土路阻力系数都要超过零点一,很多时候阻力系数超过零点一五,接近零点二。

    这就是说,一匹体重三百公斤的狄马,在正常挽力下,其挽重最少只能达到两百二十五公斤,正常也就是两百五十公斤。行列重量一千九百公斤的十二磅必要四骈八马拖曳,而六马拖曳的四轮马车,因为草地阻力的系数实测达到零点一六,故而挽重不能超过一千七百公斤,减去五百公斤的马车,草地上六马能拖曳的重量最多也就是一千二百公斤。

    项燕当然不知道后世的科学总结,他听说熊荆要用宝贵的龙马去拖炮,连连摇头道:“宁愿八马,亦不能以龙马挽之。”

    四骈八马,熊荆想象不出四骈八马拖曳火炮的队列将达到多长,他转而说到,“不佞以为两军对阵无炮亦可,有炮反而不利。”

    “请大王细言相告。”项燕不解。他不知熊荆是不是真的不希望各县邑军队装备火炮,而是想自己一个人独占这种雷霆神器。

    “火炮需八马拖曳,布于阵列之前,交兵前轰击之。”熊荆大致说起火炮用于战斗的使用方法,“然若敌军退一里再行列阵,我军若何?”

    “我军当追击之。”项燕答道,这种问题是军事常识了。

    “火炮若何?”熊荆再问。“大军是否要再等火炮列阵而战,还是不等火炮列阵而战?”

    “这……”八马拖曳的火炮,野战状态下是平地还好,若有沟壑根本就过不去。两军对阵,总不能等到火炮运来再开打吧?如果追击,火炮还没有运来,两军就已经冲杀在一起了。

    “火炮虽善,然不可及时随大军阵列同进,善又有何用?”熊荆道。“钜铁府正在设法将炮造小,唯有造小,火炮才可随大军追击。”

    不由自主的,熊荆想起了瑞典人曾经使用过的皮炮。所谓皮炮就是用皮革卷制而成的大炮。为何要用皮革卷制大炮?正是瑞典人为了追求火炮的机动性而部分舍弃火炮的杀伤性。楚军当然不可能用皮炮,钜铁府正在试制更轻的六磅炮。

    “再则是,与其火炮射出炮弹,便不如士卒投掷炮弹。”熊荆说起了另一种方法。“以生铁罐装入数斤火药,点火后掷于敌阵之中,此可破阵也。两军对垒,所求者不正是破阵?”

    “放——!”熊荆刚刚说完,底舱火炮甲板便传来巫空的开火的命令。“轰……、轰……、轰……、轰……”炮声震耳欲聋。

    四门十八磅海军炮依次开火,站在艉楼甲板的众人当即感觉到脚下的海舟向一侧剧烈的横移,随后便是一阵刺鼻的硝烟迎面扑来。海卒炮每放一炮都能使整艘海舟横移,步卒却只能用生铁罐人力投掷,众人忽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项燕是明白人,他并没有受大炮开火的影响,只点头道:“确可如此,然则铁罐点火不便。”

    “点火不便可用火绳。”熊荆说道。他并不打算造火绳枪,但不是说不造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