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时间(第2/3页)  荆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兽犹斗何况是人,最重要的是秦军还未断粮,围于淮水边也不缺水,双方就这么对持着,全都杀红了眼。

    “秦人降不降?!秦人降不降?!秦人降不降?降不降……”太阳落山的时候,数万楚军士卒疾声呼喊,惊得归巢的鸟雀再次飞起,声音又因大复山的遮挡反射,响侧整个稷邑盆地。

    被围的秦军一片沉寂,楚军只能看到敞露在外侧的那一部分秦军,更多的秦军缩在大复山之下,那里昏暗一片,不闻声响也不见动静。

    “杀——!”问秦人降不降的是刚刚学会矛阵的县卒,问过之后,列好队形的他们便开始端矛冲刺。这不是杀戮,这只是练习,练习如何杀戮,这种练习从昨天一直持续到今天。

    “上将军,秦人必不降。”站在项燕身侧的军司马彭宗不无担忧,此战结束楚军还要回师淮上,不能在这里耽误太多时间。

    “领军的大将军赵善已死,秦人为何不降?”项燕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楚军已连胜三仗,但这次是歼灭战,项燕想俘虏这些人,连年战争的楚国需要人力。

    “秦军帅吏多为长平战时之人,彼等恐步赵军后尘。”彭宗无奈道。秦军骨干就是二十四年前长平之战的那些士卒,虽然老卒一直在凋敝,可当年二十五岁的士卒今年才四十九岁,十五岁的小卒今年才三十九岁。这些人若能活到现在皆有爵位,说不定还做到了屯长、五百主。要他们投降根本就不可能。特别是现在的情景和长平之战很像,更容易勾起他们的回忆。

    “上将军,我以为当放开生路。”作战司的郦且也来了谢邑,他没想到王卒有那么快的速度,竟把秦军堵在了两道淮水之间。

    “不可。”彭宗反对道:“李信便在稷邑,稷邑也有粮秣,两军汇合士气当大振。且稷邑群山环绕,并非没有小径。”

    “军司马误矣。”郦且觉得彭宗的全歼想法太过短视。“稷邑秦军不过是三路秦军中最弱的一支,我军要速战速决。围师必阙,从阙口出逃出之秦卒有几何?剩余数万败军与李信汇合又如何?我军留十万人亦步亦趋,秦军能退回秦境又能剩几何?”

    “咸阳何时能知秦军之败?”两个人说的话都有些道理,项燕不得不问了一下时间。时间是最关键的,上蔡、大梁的秦军应该在咸阳获知会盟结果之后再行进攻,稷邑至咸阳一千余里,王命再从咸阳发送到上蔡和大梁,又是一千余里。

    而接下来发起敖仓、崤函战役,正常行军大翼战舟最少三天才能抵达最前线项城,另外还需三天时间让士卒充分休整,如此就是六天时间。从会盟到现在已过了四天,决战则是第二天。也不是说一定要抢在秦军攻伐楚境前发起后面的战事,但能早一些就早一些。

    “知彼司曾言,秦军驿马夜间不行,一日仅行三百里。”郦且告道。

    “若是夜间亦行,可行几里?”项燕再问。

    “或行五百里。”郦且道。“若是如此,昨日秦王当知会盟事败,令秦军犯我之王命此时已在路上,我军不可在此耽搁过久,最好明日便令舟师回师项城。”

    “明日便要回师?”项燕也吃惊了,他以为自己最少还有两天时间。

    “然也。”郦且道。“秦军犯境前若能攻占敖仓,秦军或不敢伐我,魏韩亦更为离心。”

    “会盟不成,秦王也不知我军敢先伐秦军。”彭宗道。“讯报传到咸阳,秦王也不能当日便议定伐楚之策,总要延缓一两日等稷邑消息再至,方出王令。”

    彭宗不知道秦国是如何议事的,只能以常理度之,八十万大军的攻伐总要慎重。可惜若是别国这自然是对的,可秦国并非如此。

    稷邑会盟失败的消息被昌平君熊启压了一日,第二日一早才发至咸阳,今日黄昏时分,在跑死几匹驿马后,终于才传到咸阳曲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