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使臣(第2/3页)  荆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昭黍等人不同,他们暂时还不太清楚会是那些楚臣唆使楚王一统天下。

    若敖氏野心勃勃,得地最广,这是诸国畏惧的氏族;鄂氏坐拥铜山,鄂乐又新任知彼司司尹,势力不可小觑;项氏势力也不俗,现在虽与诸国交善,以后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除此还有妫氏、蔡氏、沈尹氏、红氏……,一连串的氏族摆在那,个个像吃人的老虎。

    齐国还好些,只剩下两郡的魏国,准备复国韩国、赵国,根本不敢惹这些士卒。如果不能通过加强楚国王权,以控制这些吃人的老虎,不然国祚不存、社稷不复——永动机式的错误认知不是只有雍齿这样的政治新手会犯,列国同样会犯这样的毛病。

    当然,这有认知的问题,也有路线和实际操作的问题。建信君素来亲秦,平原君素来亲魏亲楚。如果平原君失势,赵国的外交路线当然是亲秦,反之如果建信君失势,赵国则是亲魏亲楚。

    如果亲楚的平原君认定昭黍、蓝奢等人是赵国交善的对象,通过他们可以影响楚国国政,那即便知道他们有一个损害赵国的长远计划,也只能与他们交好。若是平原君整体上的判断是正确的,害怕昭黍等人会怂恿楚国灭赵转而支持若敖氏等人,可谁又能保证若敖氏的意见就一定是楚国正朝的意见?如果像常凯申那样关键时刻押错了宝,结局就悲剧鸟。

    政治上的事情,第一要有眼力,有眼力就要有正确的眼界,谁是谁的人,他得势会做什么,实现就要判断清楚;第二则是要有手腕。判断正确还要执行正确,甚至可能是相反的执行,不然弄巧成拙,结果更加悲剧。这也是不能在战场得到,要靠权谋从君王床榻上得到的代价。

    田升太嫩,几句话就被赵妃套住,对楚国政坛上的势力也没有正确的判断。赵妃见他面色如土,不再言语,信陵君魏间忧是老油条了,他见赵妃看向自己,笑道:“若合床之时臣能留于正寝,必助大王一臂之力。”

    “是否能孕有子嗣,那是魏国公主之事,老妇便不忧心了。”赵妃嫌弃的看了魏间忧一眼。能被套住的,田升是一个,巴虎是一个,魏间忧手底下门客众多,吓他不住;驺开则年长,与楚国关系又匪浅,更加不好糊弄。

    “子嗣乃我楚国之重,大王不与王后夫人合床欢好,何来子嗣?”赵妃继续道。“王后、夫人若无子嗣,他日出妻势必辱国,想来诸国也不愿如此。老妇之言如此,君等三思。”

    赵妃说完话,稍微看了昭黍一眼,便让人送客了。诸国使臣匆匆而来,就听了这么些话,出到茅门也有些不解,他们谁也没有看见的是,昭黍使人喊住了田升,田升本来就忧心秦国攻齐,齐国不救之事,昭黍相邀没有距离的道理,两人的车驾一起往城东昭府去了。

    “大王独宠芈女公子,太后不悦也。”昭府内,两人坐定,献酒酢酒毕,昭黍说起了正事。“君可知太后为何不悦?”

    “小子不知也,还请昭敖赐教。”田升连忙一揖。

    “芈氏者,虽姓芈,秦人也。”昭黍说道。“秦宫之中,楚赵相斗甚矣,嫪毐之叛,文信侯之死,皆因此也。太后乃赵人,又岂能让芈女公子独受君宠。待芈女公子产下王长子,岂不是要立秦女之子为楚国太子?”

    宫帷之事田升初闻,听完连连惊叹,他从未想到寝宫之内斗的这么厉害。

    “魏国只余两郡之地,越君仅据会稽一郡,赵国、巴国皆求楚国助其复国。唯有齐国,国力尚存。”昭黍继续道。“太后之意,乃望齐国能迫我楚国,以使大王宠幸可嘉公主也。如此,他日太后、我等必当立可嘉公主为王后,以可嘉公主之子为太子。”

    “小子谢过太后,谢过昭敖。”昭黍许下这样的承诺,田升耳朵隐约发热。

    “不急。”昭黍讪笑几下,他的话还没有说完。“若大王不愿,当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