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四(第1/2页)  北京尖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以,所有的文字都渗透着我对这世界的迷茫与困惑;所有的挣扎也都通过文字而呈现出它最真实的样子。为文字而生的人,大概就是如此吧。我在文字中沉沦,亦在文字中找寻。为了爱,为了真,为了人活着本來应该有的样子。

    他的话,让我愈加困惑,我得到了我的世界,却沒看到通往幸福的出口。从他的小说里,我看到的只有黑色,一块巨大的可以吃人的黑洞。

    “其实,所谓光明和阴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非常具体的。只要让他看到、摸到、掌握到一点点的温暖,那温暖便会搭起一座桥,带他走出被封锁起來的躯壳,走向朗朗世界。想想还有一点东西可以依傍,也不必严严地预防这一切,而与他人隔膜起來。”我喜欢王安忆的这句话。我想,文字,就是我所掌握的那一点温暖,文字让我有能力搭建那座与心灵相通的桥。

    有了博以后,慢慢地,我不再感到孤独。那么多人在分享着我的快乐,感受着我的哀痛,甚至他们也会和我一起挣扎。有了伴,心有了依傍,再苦再累都可以和朋友相持着走过。于是,寻找的路上,一往无前。是我的坚定,感染了朋友;还是朋友的支持鼓舞着我一直坚强,这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寂静的夜,任心绪在这片文字的沃土中肆意流淌,文字这一端,是我的表情,而文字那一端,就是朋友期待的眼睛。彼此的心灵,就这样于默默中渐行渐近,拥抱在一起,彼此温暖着。

    所以,我始终希望自己的真实情感都能流淌在文字之中,不用像哲学思考般的严密厚重,也不必卖弄笔端,华词丽藻。我只想表达一个完整且真实自我,而不掺杂任何的利益打算。如果透过文字能看到自己灵魂舞蹈的样子,那,我的手就已触摸到了天堂。

    我一一回复了朋友的留言,又去看了一个叫“新视界”的博友那篇小说,对于那个和自己极其相似的老男人,很同情。他内心的孤独和挣扎,我体会得到,也体会的很真。每一次看他的文章感觉他似乎写的就是我自己。很想给他写点什么,可总是欲言又止,也许什么也不写是最无奈的认可吧。

    看到他为孤单的七夕转发了一篇诗歌,凄美、苍凉,带着一种令人窒息得哀愁,很有同感。有一个朋友留言:“一个人日子多好啊,自在、随意,可以海阔天空,可以无拘无束,更可以无牵无挂,知足吧,”我看了,有一种苦涩,我想他也会和我一样,一笑了之。

    罗曼?罗兰说过:你再仁慈,再善良,你永远也不会体会到一个牙疼朋友的苦衷。曾经的伤和痛,别人不能替代,更不是那位朋友所能体会到的。

    正想的出神,玉秀打來电话,说今晚公司加班,不回來吃饭了。还沒等我说一句,就匆忙挂了机。

    我有些恼火,我讨厌别人对我的漠视。

    我给燕子打了个电话,她沒接。我愈加恼火。

    开车來到三里屯北街的那家上岛咖啡老店。漂亮的服务小姐,很自然地把我引到了那一成不变的靠窗位置,还是那句:“先生,一个人吗。”然后不再多说一句,很自然地上來一杯浓浓的哥伦比亚,加糖,加奶,但不加冰,无声无息的走了。瞬间,音乐也换成了空灵的班得瑞。

    很久沒有來了,以前一个人无聊的深夜,都会來这里。我喜欢这里静谧、舒缓的情调。

    服务小姐在闲暇之余,偷偷打量着我,窃窃耳语。有胆大的想过來问点什么,但刚靠近,看到我冷冷的眼神,又沒有了勇气,吐了口舌头,退了回去。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们,我知道她们在想什么,要说什么,可是实在沒心情和她们调情。

    我很累。“累”,也是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厌倦了这种节日的折磨,又一次病了,沒有了感觉。当自己生活无虞,有房有车,有产有业的时候,也言之凿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