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2章 奇妙过程(第1/2页)  最强特种兵之龙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但是人不是为了死亡和结局而活,人是为了目标和理想而活,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最后的死亡而是活着的整个过程。

    用华府传统观念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人生意义来衡量就是活的有意义,活的伟大。

    看一个人一定要结合历史背景看,这样才能更公正更全面。

    李清照的精力和诗词突然毫无征兆的提高了刘淼的人生层级,于是她忍不住继续深入研究,历史总会给后人留下大笔大笔的财富。

    只是更多的时候后人太过自以为是,太过自大骄傲,总以为过去的古代的就代表着落后无知和迂腐,很少有人真正的去研究历史尊重历史挖掘历史。

    于是一个个错误从古代延续到现代,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的吃到了苦头,撞的头破血流,才会回头,可是有时候想回头已经晚了。

    刘淼把自己关在秘密指挥中心开始读书,不需要派人出去寻找,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解决几乎所有问题。

    苦难,不幸,倔强,坚强,李清照身上那些不幸的悲惨的经历反而成就了她的人格和诗词。

    因祸得福,或者说她骨子里是个天生强者。

    刘淼开始拿出纸笔总结,这是读书读精的必经阶段。

    同样是读书学习但是效果却天差地别。

    当刘淼下决心要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止,这点跟医生很像。综合来看李清照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不幸,其中较大的有四次:“元佑党祸”,家父遭遣中年丧夫一生珍藏被毁晚年遭诬。真可谓“忧患得失,何其多也”金石录

    后序。

    面对苦难,词人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抗争中磨砺心志。

    刘淼虽然眼前面对的不是苦难,但是她面对的却是更加直接更加残忍的生与死的考验,一步为生,一步为死。

    所以她更加对李清照的苦难遭遇感同身受。

    “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此二断句是词人作于“元佑党祸”期间。是清照为救父而献给赵挺之的诗。赵既是词人的公公,又是依附宰相蔡京排斥元佑党人的得力人物。这两句诗有对父亲命运的关注

    ,有对公公的情理劝说,更有对公公“心可寒”的严厉指责。

    尽管这次献诗救父失败,但事情本身显示当时年龄尚轻的词妇面对苦难的坚决抗争和独立处世的坚强个性。

    倔强和不屈是刘淼与李清照又一个相似之处,倘若没有发自骨髓的倔强那么刘淼也绝不会突然这么拼命这么深入的研究起一个看起来与她不相关的古代女词人。

    刘淼不是方雪,方雪喜欢研究历史,研究中医传承中药传承,刘淼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学的西医西药,跟中医中药完全没有关系。

    甚至某些时候是对立的。

    她自己对中医中药既没有兴趣也没有好感,一个花季女孩对历史感兴趣的极少。

    但是这并不阻碍她骨髓深处的那种倔强,词人的命运坎坷依然继续。中年丧夫,这是词妇受到的最大打击,长歌当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她来不及悲痛便要应付不测的时局,只可惜,“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清照辗转流离,又必须痛心于千万卷金石书画的毁灭与散佚。痛定思痛,她写下了有名的金石录后序一文。文末云:“呜呼,余自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何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

    博者雅者之戒云。”已达知命之年的李清照以老庄思想看待世间的“有”“无”“得”“失”,在痛定之后显示豁达淡迫的情怀,其中透示出女性的坚强,刚毅旷达的人格魅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