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最后的番外,雨后小故事~~(第2/4页)  天才教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的话说,就是:“这帮人没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来想一想自己有钱的样子”。

    我和萧战天正聊着,那边主持沙龙的一个五六十岁还抹发蜡的知名作家起身开始了演讲。

    他先站起身,顿时掌声一片。他微笑致意,然后用颤巍巍的手从兜里掏出一沓手写的演讲稿——奇怪,这年代竟还有人在手写而不是手打。恐怕原因无非两个,一是自己的字写得实在大师,二是脑回路连接不上新时代的插头。

    我左看右看这位貌似得了帕金森的老爷爷,也不觉得他写字堪比颜筋柳骨。

    “咳咳……”他清了清嗓子,底下顿时又是一片掌声。

    他再次微笑,然后照着稿子念道:“尊敬的领导……呃,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他可能是写这种必须在前面加“尊敬的领导”的致辞写得太多了,面对着比自己低一辈的小作者们习惯没改过来。

    我们决定原谅您了。因为您是我辈之楷模啊!底下好多个小作者在心中呐喊。

    “尊敬的各位朋友,很高兴今天和大家聚在一起,来讨论这个沙龙。那,今天我想说的就是,书面用语和口语的区别……”

    “这个啊,那个,嗯,大家写作啊,都是用书面用语的。这个书面用语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它能够规范我们的写作,使我们的作品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位作家一开口就是浓重的河南腔,偏还用着口语给大家讲着书面用语的好处。不过我倒是认同他说的书面用语的好处。好处就是,口语良好,书面用语优秀,顺带画波浪批注用词准确新颖。

    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依稀还记得。有一次写作文,那时候还是诸如记一件乐于助人的好事或者我对爸爸妈妈的爱或者老师您辛苦了等等记叙文。

    我有一篇作文正好写到我和妈妈回家路上被雨淋。我一开始是这样写的:“我和妈妈被浇成了水牛犊子……”

    结果老师给了我一个良好,在底下改道:“淋成了落汤鸡。”

    第二天我改成了:“我和妈妈被淋成了落汤鸡。’”

    这一回老师果然给了我一个优秀,还特意在“落汤鸡”三个字下面批注“用词准确,新颖。”

    也不知她是在夸我写得好还是在夸她自己改得好。

    所以说,书面用语是很有用的。虽然我没搞明白为什么鸡要比牛更书面。不过据我猜测,可能是因为鸡更崇高吧,牛毕竟只是奴隶,鸡才真正服务了大众。

    老作家操着浓重的口音又开始讲起了他所擅长的乡土文学。他说,土地是我们中国人的根,没有土地中国人就无法生存。

    他接着说,所以我们要搞好乡土文学,要更努力更认真地创作真正属于咱老百姓的文学作品,要用更优秀的作品去鼓舞广大农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

    最后,老作家用一句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结束了他生动无聊的演讲。场下自然掌声雷动,即便有几个睡着的被掌声惊醒,后知后觉。

    老作家挥着手,面带微笑,走了下来,坐在主座。

    如果我没有上过学,没有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那么可能当第一个人讲完的时候,我已经破口大骂并转身离场了。但是理智却告诉我,我需要听下去。

    就在理智支持下,我看到第二老资格的作家又拿着厚厚的手写稿子走上了台。

    对此,我不禁感叹这些人的毫无新意。自我上小学开始,历经初中高中大学以及步入社会后的各种正式场合,上台讲话的都是这么个顺序。头衔越大,似乎说的就越是真理,讲话的顺序也就越是靠前。但其实越是真理的东西,就越不是能在稿子上念出来的东西。

    况且稿子上的话也不一定是准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