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四十九章 钟声(第2/3页)  红楼之庶子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些在朝堂上挺立了一辈子而不倒的老臣们,又有几个能小觑?

    他顿了顿,问道:“养正公,不知……能猜出此事的,有几人?”

    杨养正满是老年斑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怅然,道:“也只那么几个老骨头吧,但都没甚大用了。元辅那边,也到头了。唉……”他颤巍巍道:“谁都没有想到,陛下隐忍十数年后,竟有此大魄力大决心,澄清玉宇啊。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帝王,能做到这一步。可惜了……再给陛下十载光阴,大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至此,贾琮确定,人老成精的杨养正,确实已经断定崇康帝命不久矣。

    不过,他说的也不错。

    朝廷到了如今这个格局,对皇权有威胁的宗室诸王、贞元勋臣,已经被清理的七七八八,剩余的也已是元气大伤,能不能苟存下去都是问题。

    而等到宁则臣再一去,新党魁首只留下林清河和吴琦川二人。

    这二人一直都是宁则臣和赵青山的助手,存在感并不高。

    宁则臣老去,赵青山被发配河套,林吴二人的威望,远远无法坐镇中枢,让新党群雄封疆大吏们俯首听命。

    如此,军、政、宗室都成了一盘散沙。

    纵然有人现在猜出了崇康帝命不久矣,也没甚大用。

    翻不起大浪来了。

    关键是,没人能知道,崇康帝到底还能活多久。

    一两个月是命不久矣,一年半载同样是命不久矣。

    暴龙驾崩前,是最危险的时候,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作死。

    正好又可以让崇康帝,顺着心意布置后手……

    而杨养正似乎还确定了,贾琮能够左右未来的朝堂局势,他干瘦的老脸上,眼中的目光却颇为有神,他看着贾琮道:“清臣,新法到了今天这一步,殊为不易,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如今种子已经种下,幼苗已经发芽长出,想要收获,或许要三五年的光景,或许要十来年的光景,但无论如何,一定会有收益。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倒回去。大乾,经不起这般的动荡波折了。老夫希望,你能看顾着新法,继续大行于天下。老夫虽非新党,亦非旧党。曾经赞成过一些新法,也反对过一些新法。但到了这个地步,新法终究是利大于弊……”

    贾琮倒没有虚伪的问杨养正,为何会对他有这般信心。

    不提元春腹中的骨肉是他的外甥,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至少在少年天子亲政前不会变更。

    只看看如今京营十二团营中的指挥使,过半都是和贾琮能牵上干系的开国勋贵。

    镇国公府一等伯牛继宗掌敢勇营、理国公府一等子柳芳掌练武营、修国公府一等子侯孝康掌伸威营、神武将军冯唐掌扬威营、忠靖侯史鼎掌立威营、效勇营则由平原侯府二等男蒋子宁及定城侯府二等男谢琼合掌。

    如此,驻扎京城实力最雄厚的十二团营中,六大团营都与贾家相交匪浅。

    这还不算王子腾手中的力量……

    当然,这些公候府第的勋贵不是贾家的门下走狗。

    但贾家的影响力,却足以影响到他们,这就已经十分可怕了。

    再加上贾琮自身锦衣卫的实力,杨养正期待他能扶持新政的延续,并不能说病急乱投医……

    尤其是等到崇康帝驾崩,朝中强势老人贬走死光后,到那时,贾琮的势力才会真正突显出来……

    这也是,崇康帝认为他能担当得起顾命辅政大臣的原因。

    但贾琮却连想都没想,就断然拒绝道:“养正公托付错人了,朝堂大事,陛下自会安排妥当。新政乃陛下一生心血,新政在,则陛下便万世长存。所以,断不会容新政有失。至于小子……锦衣卫现在不会涉及政堂,以后也不会。小子也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