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小说中的各种武功(写作资料ZZ)(第9/14页)  脑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可用十指在石板各处点打200次。击打时要用腕力,要有弹性,点打分明,点后即起。用力不可太猛,然而意念须击石而穿。练久后,指尖会慢慢磨平,十指发烫,偶尔还会发硬。直到五指在木板、石板、青砖上能击打出凹印时,指力已十分锋利,就大功告成了。

    【金刚六阳手】蓟州杨家祖传绝技,脱胎于少林派大力金刚手,虽掌力威猛稍逊,招数变化却有过之。每一掌劈出,内中都暗藏六种不同变化,故称金刚六阳手。传至杨大姑,将这种本属刚猛的武功加以变化,加上了几分阴柔之力,更令人防不胜防。(见梁羽生《游剑江湖》)

    【金光云拂】云中道人所创的一种奇异功夫。行功时暗运真气,十指轻弹,嘴角微张,头因为这套拳脚临阵时不落套式,能让对手寻不着踪迹;一说此功不知是何人发明的,寻不着相传的踪迹。(见平江不肖生《侠义英雄传》、冯育楠《津门大侠霍元甲》)密踪艺又称秘踪拳、燕青拳、迷路拳、迷踪拳或猊踪拳,起源和流传都有多种说法。近代武术家霍元甲精于此拳,使其名声大振,广为流传。迷踪艺的特点是功架端正,发劲充足,尤讲究腰腿功和精气神;脚下稳实,发腿干净利落;眼神集中一点,兼八方,以眼助身法、助气力。基本训练严谨、细腻,重视桩功。各种拳套大多由各种手型、步型、腿法、平衡、跳跃等五十多个动作组成。手法以甩、拍、滚、掳为主,腿法以跳、挂、截、缠为要,配合靠、闪、定、缩等身法,技击性较强。迷踪艺器械主要有青龙剑、明堂刀、五虎断门枪、春秋大刀等等,硬功有铁裆功、铁砂掌功、铁此掌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发掌时并不将力道用足,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好比陈年美酒,上口不辣,后劲却是醇厚无比。至于履爽冰至,使掌时两肘微抬,右拳左掌,直击横推,一快一慢地打将出去,一招之中刚柔并济,正反相成,妙用无穷。这种有轻有重,刚柔相济的掌法,出劲奇快更令敌人防不胜防。

    降龙十八掌的精要之处,全在于运功发力,至于掌法变化却极简明。当日郭靖以仅会的降龙十八掌与欧阳克相斗,终落下风。洪七公当着欧阳克的面向郭靖讲授余下三掌,郭靖尚未领悟,聪明的欧阳克却已了然,可是一到对阵,欧阳克于郭靖所学之掌竟是难以应付,由此可见此掌法的威力在“功”而不在“变”。(见金庸《射雕英雄传》)

    【弥气飘踪】轻功身法。此功要诀是:一圆、二中的比武方式显是从悬丝诊脉演绎而来,不足为凭。

    【蛊术】传说中驾驭、控制某种毒虫用以伤人的方法。西南苗疆金花门等门派,向以善使蛊术称名于江湖,无人敢犯。查蛊,古来释义有二:其一,相传为一种由人工培养成的毒虫,或称蛊虫。《李时珍集》:“取百虫入翁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名为蛊”。其二:《左传》孔颖达疏:“以毒药药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谓之蛊毒”。小说家将传说中的毒虫加以想象发挥,使蛊术成为笔下奇异多姿的江湖世界的一部分。据说用蛊的门派一般门规极严,断然不允许背叛师门一类事情发生,对敌时心很手辣,毫不留情。善使蛊术者一般为女流,往往兼以年轻貌美,性情却难以捉摸。施蛊高手,常常于无形中将蛊虫加诸敌手之身,之后或七日或九日内蛊虫发作,断无生理,且死状极惨。但有时遇上极为强大之敌,亦可令毒蛊反噬,施蛊者自取其咎。蛊能解,一般为独传之秘,也有的解毒之法较为奇特,如男女交合一类。

    【惊神指法】天下第一点穴功夫,由宋国大内珍藏的穴道铜人图解演化而来。完颜长之、武林天骄、张大颠三人对图解的参悟不同,所习惊神指法也分为三派。武林天骄这一派以变化精妙、指法严谨见长,传人公孙璞曾以此指法吓退朱九穆。(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