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章 田契(第1/3页)  三兴大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典农校尉司职农产c民政和田税,这之争正在张勋的管辖范围之内。”

    虽然刘和对汉末的部分官职及职权范围不是很清楚,但封旻对此却如数家珍,及时的帮了刘和查漏补缺。

    说道这田契之争,根子还是在屯田的上。

    屯田所在的荒地处在巢湖边上,由湖底的淤泥堆积而成,土地极其肥沃,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水田,灌溉非常便利。

    开出的生田虽然比不得上等的熟田,但比之下等熟田也不差了,甚至好的地段堪比中等的熟田。

    如此可口的肥肉,当然引得群狼环伺。

    按理说如此的有潜质的沃土早就被士族们开发出来,为何会留给刘和呢这问题出在大汉的土地制度上。

    大汉一半以上的耕田,全部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里,而在建国初期,这些田地大部分是属于自耕农的。

    然而这天下名义上属于,地方上却被世家大族把持着,他们的实力也渗透到了地方的方方面面。

    经过经过几百年的豪取掠夺,自耕农的土地便渐渐转移到了他们的名下,而自耕农则渐渐成为了他们手下的佃户。

    大汉耕田是私有制,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当然归他们自身所有,也就给他世家大族们的侵吞的机会。

    然而除此之外的土地,哪怕是一块荒地,所有权也归属与帝国,大族们的是不敢动。等到天下大乱,朝廷鞭长莫及地方,这些土地却又被诸侯们占有,大族们更是不能动。

    否则他们伤财劳力之后,将巢湖荒地给开垦出来,岂不是跟别人做了嫁衣

    这样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世家大族们是不会去做的。然而又便宜不占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去做。

    所以随着屯田分配方案的出现,事情就来了。

    合肥新开垦出的生田有两种分配方案,一种是有幕僚们策划的三年所有制。

    即流民开垦出的生田第一年产出全归流民所有,不收税;第二年产出,交一半税;第三年产出正常交税,土地正是归开垦者所有。

    目的是激励流民,增加屯田的数量和质量。

    但这一方案被刘和当场否决了,因为这与他屯田的目的背道而驰。

    因为刘和屯田的目的有两重,一是为了增加本集团的收入,维持势力的运行和发展,二是将部分耕田充作军田,以作抚恤奖励之用。

    于是幕僚们提出了第二种解决方案,那就是将流民所开垦出的田地记录在案,等开荒结束之后,以记录的田地开垦量为准,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出部分土地,直接奖励给流民。

    这样的好处是流民当年就可以获得耕地,拥有自家的田地,积极性依然很高。而剩下的田地当然了还是需要流民耕种,只不过所有权归官府,产出交的田税要比自耕田高。

    但第二套方案执行起来要比第一套遇到的困难多,花费的时间也更多。

    于是屯田的主事们花费了很长时间,终于在昨天将一切准备就绪。

    不想就在官府给流民的划分好了自耕田,出具了田契,准备分发的前夕,这些田契竟然不见了同时不见的还有一位叫宋昱的主事。

    等第二天才有消息传了出来,原来这些田契竟然到了士族们的手中。

    对此刘和当然是不会承认的,下令要将这些田契收回来,但这时张勋的此时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作为一郡的典农校尉,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插手此事。

    若刘和坚持田契作废,势必会与张勋发生冲突,并很有可能惹怒袁术。

    要知道淮南已经成为了袁术后方,其能否稳定,关乎着他被征伐中原的大计,若真与张勋闹起来,恐怕正遂了张勋等人的意。

    刘和现在可是寄身在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