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繁华落下唯风行,铅华尽洗情恒远(第2/6页)  古来万事东流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然他也只是通过大臣传递。李元也不好怠慢异邦国君,便派人帮其寻找。当李元看到颂歌派人送来的画像时,发现这女子便是当夜宠幸之人,细想既然此女是波斯公主,娶了也无妨,还加强两国关系。于是派人告知颂歌,伊丽丝便在他的寝宫,还向其提亲。颂歌得知此事怒不可遏,但被随行大臣拦住,毕竟这是大李,他们不好发难。经过商量,颂歌只好派人告知李元,答应此事,但波斯有风俗,出嫁女子须在祖庙供奉天神三天,因此请求带伊丽丝回波斯,然后再派迎亲队伍前来迎娶便可。李元没有多想,毕竟各有各的习俗,于是便答应了,之后便派人将伊丽丝送回。伊丽丝回去后自然少不了一番哭诉,这也更坚定了颂歌的决心,只是掩饰得更好罢了。

    (2)

    翌日早。

    城门刚开,颂歌一行人便匆忙离去,只留下几个随行与李元告别。李元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任由他们离去,自己又继续沉浸在酒色之中。

    颂歌知道以波斯一国之力是难以撼动大李的,所以离开天华城后便马上遣人送信到大食国,信中内容自然是以伊丽丝之事为主,少不了一番添盐加醋。将李元一个臣子的不知情说成是李元恃势凌人,甚至武力威胁,**了伊丽丝。

    此时大食国中,狄曼刚刚从老去的父亲——前国王奥尔手上接过王位,正打算派遣使臣迎娶伊丽丝,加强两国关系。不料此信引起了风波,狄曼刚登王位,虽未正式迎娶伊丽丝,但已经是定了亲,伊丽丝也算是未来的王后,自然是使得大食国上下愤恨不已。当然,狄曼及大食国众臣并非愚笨无知之辈,相反年轻的狄曼更胜从前的李元,聪明睿智、思虑深远,众臣也是明白之人。伊丽丝之事不过是导火索,其实大食国早已对大李不满,过去西域各国多依附大食国,最近二十年大多数转向东方的大李,使得原本繁荣的大食国变得平常。大食国上下早有对付大李的野心,只是碍于国力,不敢远征讨伐。本来大食国只想交好波斯,并逐渐分化西域诸国,然后策反大李的近邻,进而削弱大李的国力及影响力。不料此事发生,虽然狄曼及众臣表面愤恨不已,实则内心暗喜。

    还不待颂歌回到波斯,大食国的军队已经在狄曼等人的带领下汇集到大食国边境。然后回信颂歌,痛斥李元种种不是,下定决心讨伐并要求波斯同行。颂歌自然不会放过此次机会,他原本就有这样的打算,只是一直没机会也没实力罢了。

    狄曼在边境等待波斯盟军期间分别写信给数十个西域小国,先是表达了对李元恶行的不满和愤恨,然后许以诸多好处,希望一同讨论不义之大李、不伦之李元。狄曼还知道东升国、南越蛮族、大漠狼族及青海戎族等大李的相邻国家或种族都与大李暗中不和,所以也通知了他们。一时间,大李成为了众矢之的。

    身在深宫,沉溺酒色的李元日夜等待着波斯的美人到来,不知不觉两个月过去了,谁知道竟然迎来的却是以大食国、波斯为主,东升国等大李近邻为辅的盟军的讨伐。大食国、波斯等大国均出兵逾二十万,其余小国或几千或几万,盟军总数已达一百五十余万,堪称空前。虽然李元昏庸,但朝中不少大臣及守关、戍边的大将们却清醒,加之大李多年休养生息、根基雄厚,岂会是任人宰割。虽然这些年兵士缺少铁血的磨练,但血性与战斗力还在,边关各州郡守军齐出,加上后续援军也有将近百万之众。盟军各国均是劳师远征,虽然人多势众、师出有名,但各国分散且号令不一,难以集中攻击大李,因此双方陷入胶着

    之后盟军各国分别开了几次会议,最终决定暂时由大食国统一指挥。经过几个月的对峙,大李方面不少将士知道了此次兵祸的起因,不少人产生了怠战之心,盟军也终于在统一进攻下打破了缺口,百余万众攻入大李国境,长驱直入,攻克城池千余,所过之地皆是奸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