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5章 禅宗解语(第1/2页)  将门毓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康熙微微摇了摇头,浅笑:“手冷,不弹了,你陪朕说说话吧。”说完这句略顿了顿又轻笑着摇头道:“不对,应该是‘黄三爷’。”

    怀袖听见,不觉唇边也露出浅浅的两枚梨涡。

    “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鸿鹄志远。”康熙目光虽望着池塘中的残荷,口中却一气说出这些來。

    怀袖闻听康熙这几句,心中惊诧不小。

    她万沒料想到康熙只凭借三段便已经辨出这首《落雁平沙》,她自幼年习音律抚琴至今,只有少时教她琴棋书画的老师吴汉槎与容若俩人能辨出此曲,再无旁人。

    怀袖沒想到眼前这位终日埋首于奏折国政之中的康熙皇上,居然对音律也颇为精通,不禁暗自钦服其经历之充沛。

    “此听得是逸士之心胸,也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孤绝长空。”怀袖接道。

    康熙闻听点了点头,继续说:“此曲韵律起伏绵延,虽然基调静柔,却又伏有律动,恰如秋雁翱翔于平沙之上的长空,辽远而清寂,正应此情此景。”

    康熙边说着,目光寻着天际孤月,脸上流露出落落清孤的味道。

    怀袖也抬头望向天边的勾月,此时康熙又喃喃道:“月到天心处 风來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这首邵雍的《请也因》颇有禅宗里所将的“指月”见性的味道,忍不住开口问道:“三爷也喜欢读禅学,”

    康熙笑道:“沒有特别的喜欢与否,我因随着外祖母长大,幼时常见外祖母看经书,便随意翻翻。我认的许多汉字都是从经卷上识得的,亲政之后便沒有那多时间读佛经了,不过当年看过的还依稀记得,有的现在回味起來,还觉得颇有味道。”

    怀袖点头道:“其实禅学中对月有特殊的情分,例如《楞严经》中就讲到: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后來明人翟曾稷编纂了六百五十则禅门的历略以及机缘语句,竟合称为一部《水月斋指月录》,可见这‘以手指月’可堪‘以指譬教’了。”

    康熙点头赞许道:“我也记得曾在《碧岩录》中看到过: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无风起浪,指头右眼。看见最后这一句‘指头右眼’,当下便有醍醐顿悟之感,当时读的时候,真为之惊诧。”

    怀袖笑道:“所以古人诗词中,多受禅宗影响,月之地位便显而可见了,你刚才吟的是一首,我记得王阳明还有一首《蔽月山房》云: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康熙听得兴致高亢,连连点头道:“朕曾看过寒山子的一首境界极高的诗词云: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怀袖点头道:“确实境界高远,禅师的诗词通常直截了当,出语天然,自然不可与一般的诗人同观,先前提及的指月录中也有一首雪窦禅师的诗云:闻见觉知非一一,山河不在镜中观;霜天月落夜将半,谁共澄潭照影寒,”

    康熙听见此一句,不觉心思又被锁回现身之中,低头,水中烛影摇曳,再向下望去,却只望见自己一人的清孤身形,不自觉口中轻声诵道:“山河不在镜中观,霜天月落夜将半,谁共澄潭照影寒……谁共……照影寒……”诗文最后几句竟成了叹息的语音。

    这一次,康熙语境中的孤单意味已十分浓重,怀袖再无法忽略而过,高处凌寒的味道,恐怕当是他如此境遇了吧。

    高贵在万万人之上,寂寥同样也在万万人之上,享几分尊荣,便添几许寂寞。

    “月之华有光明,清净,温柔,平等,广大,遍照,无私,永恒,空远之质,正如皇上,其心豁然,得大无碍。”怀袖温声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