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武汉烽火3(第1/2页)  我的1936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月中旬。

    蒋介石在汉口召开军事会议,研究武汉会战的战略方针。经过认真回顾自芦沟桥事变以来,中、日两军交战的各次大的战役,分析了敌我兵力和作战方针,从而确定了中国军队进行武汉会战的战略和作战指导方针:

    一、各有关战区积极出击,牵制日军力量;

    二、在鄱阳湖以东迎击日军,并相机与敌决战;

    三、在武汉外围布置重兵,巩固武汉核心。在大别山、九宫山、幕阜山、庐山等山脉配置重兵,构筑完善坚固阵地。同时,沿长江两岸的丘陵湖沼和江防要塞加强兵力,以迟滞日军的进攻;

    四、各部队要把重点放在外翼,争取我军行动主动,以达到消耗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之目的。

    总的战略方针确定之后,蒋介石立即调兵遣将,部署会战。由于日军主力从长江东面而来,蒋介石则以长江为界,将中国军队划分为南北两个大的战场:

    江北战场,以二十三个军为基干兵力,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主力配置于大别山西北面的信阳、商城地区;另将一部兵力配置在大别山以西的长江北岸一线。

    江南战场,以二十六个军为基干兵力,由武汉卫戍司令部总司令兼新成立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指挥。主力配置于武汉以西的长江南岸沿线。

    南岸是日军进攻的重点,因此是武汉会战的主战场。

    蒋介石倾其空军全部战力,计战斗轰炸机100余架,全部投入会战。

    海军全部,战舰40余艘,亦全部投入会战。

    蒋介石豁出去了,将凡能动用的部队全部调用武汉参战,总计五十个军,一百二十九个师,一百一十余万兵力。

    在进行了上述军事部署之后,蒋介石下令:限8月15日以前,驻武汉三镇的各机关团体,厂矿、企业、学校,全城居民一律撤退到重庆、昆明、宜昌、湖南、西安等地。只留他的军事指挥机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指挥作战。

    蒋介石深感此次决战之惨烈,于一切布置就序之后,拖着有些疲困的双腿,站到中央广播电台的话筒前,向全世界和全国同胞发表具有悲壮色彩的声明:“中国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压迫到最后限度,中国军队为了民族之生存,决心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抗战以来,已经作战的经过,足以证明在阵地战上我军力量之坚强,将士作战之勇敢无畏。此在上海与鲁南各阵地战中,皆足证明”。

    “我军此次作战,将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进退为重,而在于自动的选择有利的作战地区,达成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之目的……”

    在这里,蒋介石“保卫大武汉”的目的,仅在于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非真要保卫武汉这一城一地,当然能保卫,也是求之不得的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军方上自统帅部,下至在华作战的部队,也在这同时,改变了过去一贯坚持的速战速决,一举歼灭中国军队主力的战略企图。

    自芦沟桥事变以来,日军方面企图一举歼灭蒋介石的主力部队,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他们接连策划并发动了华北会战,欲一举歼灭宋哲元第29军主力;山西忻口会战,欲歼灭晋军主力;淞沪会战,欲歼灭华中中央军主力;徐州会战,再次欲歼中央军主力。但日军的这一系列企图都全部落空了。徐州会战之后,日军中央统帅部和在华部队,就再也不搞“一举”的虚劲了。

    5月末,日军统帅部在关于向攻占汉口态势转移的作战方针中,就只羞羞答答地要求向武汉进攻的华北、华中日军攻占汉口,尽量消灭敌军。”尽量,也就是说能消灭更好,不行作罢了,但必须占领武汉。

    8月22日。日军大本营下达的关于攻占汉口的第188号指示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