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弥远(2)(第2/3页)  宋末之龙战九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何对付?”史弥远计谋深沉。第一步考虑的当然是改易皇子,对此他似乎早就留了一手,在赵竑立为皇嗣后,沂王一支,又出现了空缺,这就得再选择人来承嗣了。于是宁宗就命令选太祖十世孙,年过十五岁的,养育宫内,拟仿高宗择立孝宗的故事。宁宗的这个做法从道理上来看似乎无可厚非,而且也有先例可循,这就给了史弥远有了一个可乘的机会。史弥远秘密劝宁宗,慎于择嗣,可以借为沂王立后的名目,多选几人,以备采择。

    事也有凑巧,就在宁宗为沂王另择后嗣的日子里,刚刚碰到史弥远的门客余天锡(余天锡的祖父为史浩门客,他从小在史府长大),准备回绍兴秋试,请假来辞行。史弥远就秘密嘱咐他为沂靖惠王选择承嗣。不久天锡就找来了贵诚。

    既有了贵诚,弥远就立意排挤皇子赵竑了!而曾兼任皇子赵竑教师的真德秀,早已看到了皇子赵竑最近的言行,恐怕不利于他的发展,就多次写信给皇子劝他多读一些书,不要多过问朝堂上的事。皇子没有什么反应。真德秀就又进谏说:“殿下须要孝顺慈母,敬礼大臣,天命自然来归,否则就恐有危险之事了。”老师把事都说透了,而皇子似乎根本没有理会老师对他的关爱和担忧,只是不肯悛改。

    而赵昀呢,嘉定十四年农历六月,补了一个秉义郎的小官,就到相府来拜谒,史弥远故意让他坐在主位。他走后,家人问丞相:“相公怎么让他坐在主位?”史弥远捶捶胸脯,弄出一副懊丧的样子。显然史弥远已准备推出赵昀来取代赵竑了。

    史弥远觉得要这样做,就先得培养赵昀,使他具备为皇子的各种素质。因而考虑为赵贵诚(昀)选择老师一事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可是一件非同一般的事,首先要选择一个肯定不会拒绝自己请托的人,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弥远觉得必须充分利用同乡、亲戚这层关系;另外一点是选择的人职位不宜太高,这样不太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三则当然要德才兼备,能承担起培养皇上的大任。就在这时,一个他太熟悉的身影突然跃进他的视野,这个人就是郑清之。

    史弥坚又沉思良久,终于有了良策。他打定了主意。就是利用净慈寺为史浩做佛事,让郑清之不请自来。史郑两家姻亲数代(史诏女嫁郑章,郑章是郑覃之兄),清之媳史娟,清之婿史望之都是史家人,清之还是史弥坚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史浩与郑覃(清之祖父)从小为友,郑覃在金人陷明州时不屈自沉,史浩为之作《通义》,使其事迹列《宋史 忠义传》,清之父若冲说史浩有恩郑家,即指这事,所以史浩做佛事,郑清之虽然刚从峡州调临安,但是一定会来的。

    郑清之果然来到净慈寺,他祭罢史浩,便想辞别,弥远忙拉住清之的手说:“平日都忙于公务,贤弟调京将近一年,竟没有机会坐下来叙叙故。”清之感觉弥远尽管年过花甲,却手把有力。一会儿两人便双双登上慧日阁。清之又觉得弥远起步生风,落脚闻声。

    慧日阁因慧日峰而得名,是净慈禅寺中最高阁,也是接待宾客最高级的馆舍,史弥远让郑清之宾席坐定,自己坐定主席,在喝茶,聊家常后,弥远觉得已到时候,这才把话转入正题:“今年刚入嗣沂王府的皇侄子十分贤良,皇上很器重,现在皇上想培养他,就命我给他挑选一个讲官,你的才学人品都可称模范,所以我想请你去好好教导他。”清之觉得很突然,他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于是急忙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礼,说:“本人才学粗浅,怕不能担此大任,丞相还是另请高明吧。”

    弥远早已测得清之的脸色,岂是不敢,乃是不愿,看来凭我史弥远的面色恐怕是不行的,于是不得不搬出先父史浩来说话:“这是先父的事业,我只是继承着去做罢了。”当年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史浩对宋高宗说:“普安、恩平二个王子宜择其中一个,以系天下所望。”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