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最成功的失败者-2(第1/3页)  暧昧汉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推翻秦朝成为了过去时,瓜分秦朝就成了迫切要求。诸侯辛辛苦苦这么些年,终于熬到了分红的日子。在项羽的主持下,破秦股东大会开始了。

    秦朝这块蛋糕很大,刘邦成了汉王,分到了巴、蜀和汉中的部分地区,他的邻居是关中地区的雍王章邯和其他两个秦朝降将,楚军的大部分将领也都得到了一块边角料。最后,最大最好的梁楚九郡留给了新科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

    从地形上看,项羽把大秦地图从中间挖了个大洞留给自己,然后把周边不痛不痒的地方分成很多块骨头仍给了饥饿的诸侯,而且得是项羽看得顺眼的诸侯。刘邦是个威胁,但碍于面子又不能不封,所以项羽把他扔到了西北边远地区,还插了个章邯做防盗门。

    刘邦当然很生气,关中被项羽分给了章邯,去汉中还要走几百里的山间栈道,明摆着让他插队做知青,还是永远不要回来的那种。但拳头不够硬,生气也只能生闷气。进入汉中之前,他重谢了张良。张良是个明白人,把刘邦送的东西直接转给了项伯。项伯一看亲家公这么仗义,又在项羽耳朵边吹了一些风,刘邦封地中的汉中部分地区就变成了汉中地区。但是爱国青年张良自己却没有接受刘邦的邀请,坚持要回韩国(不是高丽棒子),临走给了刘邦一条经典建议:去汉中路途遥远,既然去那的栈道不好走就干脆毁了,作个样子表示自己想老实本分的扎根汉中。通俗一点讲,挂羊头卖狗肉呗。

    这时候刘邦的军队里已经多了个人,一个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潜力股四处找风险投资的人--韩信。韩信没能等来项梁的慧眼,项梁太短命;到了项羽,韩信改变方式主动出击,自荐了很多次,项羽还是当他是空气;鸿门宴后韩信认为刘邦命大,跳到了刘邦这,可没多久刘邦就被项羽发配到汉中来。为了自己的光明前途,韩信无奈选择跑路,只不过这次他还没找好东家。

    萧何是个富有经验的猎头,韩信虽然和他交流的次数并不多,但是萧何认为他是个人才。知道韩信逃跑后萧何找了匹马上去就追,连刘邦都没来得及报告。伯乐都追着屁股来了,千里马能不驯服吗?韩信一来没有合适的新下家可以去,二来萧何担保回去高官厚禄给他一片天空,推托了一下就回来了。

    韩信跑了刘邦并不知道也不关心,自从到了汉中每天都有几十个人跑,但是丞相萧何不见了刘邦就郁闷了。刘邦想破头没想明白的时候萧何回来了并给了他答案,郑重建议启用韩信,而且一定要重用,不然这小子还会逃跑。

    刘邦一直相信萧何的眼光,因为自己都是萧何发掘出来的,何况现在萧何还搞了这么一出。没办法,刘邦找了个日子沐浴斋戒,摆足了排场,给韩信举行了个隆重的拜将仪式,聘任韩信为大将军。

    折腾了半天,总要面试一下,刘邦的题目是如何安邦定国,韩信给出了满分答卷。目前项羽当然是武力天下第一,但是他和刘邦有三大差距:

    层次上的差距项羽当然很猛,但是猛人通常缺心眼,认为自己天下第一,更何况项羽还有个不太和平的嗜好--屠人。征战3年项羽起码连坑带杀的取走了50万人的生命,最经典的当然是埋了投降的20万秦军和屠光了投降的咸阳城。勇者无敌,降者无罪,到了项羽这里变成降者无命.所以他的名声相当不好,而刘邦则是约法三章,不取百姓分毫。群众基础上的差距显而易见。

    境界上的差距项羽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节约,替别人节约。虽然他会偶尔亲切慰问士兵,但不管得到了什么东西他总是把肉和骨头留下,给其他人喝汤。刘邦虽然也贪点小财,这方面还算不错,比如这次给韩信的职位和薪水就相当诱人。这是制度上的差距。

    魅力上的差距乱世争霸什么最重要?人才!项羽手下到底有几个人才先不说,他怎么对人才的?(韩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