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三十八 谋(第1/3页)  纨绔妻主:夫君个个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萧宓轻叹一声,“先前只以为坐实了萧琛的罪名便可以高枕无忧,岂料却被萧珽钻了空子,是咱们太大意了。”

    当辽皇得到奏报说萧琛欺辱沅君事态败露自尽而亡时,心境是恨大于哀的。适逢萧琛又不得人心,朝中弹劾者居多,条条重罪压顶,辽皇的确觉得这个大女儿罪该万死。

    然而,毕竟是她自己的亲骨肉。时光慢慢流逝,膝下子女单薄,萧琛许多恶行渐渐模糊,而其身为子女的孝顺恭谨反倒越发清晰起來。

    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人,常常会自动忽略一些极端痛苦的回忆,选择一些令自己开心的往昔作为心灵的慰藉。萧琛死后,辽皇足足有半年的时间沒有提到过大女儿的名字,然而在她于先君后生忌洒泪悼念之时,她想起先君后临终前的嘱托,很自然地便想起了这个不争气的大女儿,心境开始发生改变。

    父母都很习惯为子女的过错找借口开脱。

    此时便有人进言道:“大公主虽骄纵浮躁,却一向纯孝,侍上恭敬,其焉敢主动欺辱皇帝和母亲的夫侍。”

    这话说得巧妙,妙就妙在那主动二字。既非主动,可想而知便是被动了。

    辽皇听后心中一动,神色便缓和了几分。

    于是再有人禀奏,“沅君并非名门大户出身,原不过乃四公主府中一下等侍从,只因相貌酷似先君后才得以进宫侍奉君王。陛下对其万般宠爱,可他辜负圣恩,竟与大公主有染。事情暴露后口称被大公主**,但大公主已死,死无对证,万一事态另有隐情,岂不冤屈了大公主吗。”

    辽皇听后轻轻点头,似乎已经认同是沅君耐不住寂寞勾引了萧琛,萧琛才一时被美色迷惑,犯下如此滔天大罪。

    想來若不是心有悔恨,这孩子也不至于被撞破奸情后畏罪自尽吧。

    辽皇的眼角不禁有些许湿润,心里忽然觉得大女儿不是太可恨,而是太愚蠢,还兼之太单纯。

    有个低低的声音似乎在自言自语,“既然大公主已有悔意,四公主当时为何不劝阻不营救,反而眼睁睁看着大公主惨死。沅君是四公主举荐给陛下的,两人之间的关系该非比寻常吧。”

    是呀。辽皇一拍脑门儿,这话说得有道理呀。

    大女儿死后,朝中最得利的便是四女儿。当时也只有四女儿在场,若其中真有什么隐情,就不仅仅是萧琛畏罪自裁,而是**裸地姐妹相残呀。

    世道就是这样的可笑。自古以來,少有皇帝不是靠手足争斗才上位的。但她们每一个人却都不愿承认自己的丑陋行径,反要求下一代子女和睦亲厚,眼里容不下半颗沙子。

    体弱多病的三公主就是利用了辽皇这种扭曲的心理粉墨登场了。

    之前她不过是找人胡编乱造了一些谣言,连她自己也沒想到谣言竟能起到如此致命的效果。

    不过短短几句话,就把怀疑的种子植入了辽皇的内心。种子生根发芽之际,无休无止的忌惮与猜忌便茁壮成长一发不可收拾。

    辽皇越看萧宓越不顺眼。她反复在想,这恭谨忠厚的面目下是否包藏着一颗毒如蛇蝎的心肠呢。大女儿的真实死因令她无法释怀,朝臣们对萧宓的拥戴更凸显了皇权旁落。于是辽皇开始怀疑,萧宓拥兵自重,阳奉阴违,迟早有一天连自己这个母亲也会被她赶下皇位。

    在这等浓重的疑云下,任何的解释都是徒劳的。

    就好比天骄在沅君死后特意将其尸身放入禅房并放火,叫菩提寺的僧众都以为沅君是被大火烧死的,而尸体也在第二日就焚化了,按理说沒有留下任何破绽,却仍然得不到辽皇的信任。

    归根结底,还是皇位惹的祸。

    起先二虎相争,皇帝只需平衡中立,左边敲打右边敲打,地位就稳如泰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