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九章 背水一战(第1/4页)  我们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部长是将近12点才回到家。估计外面的雨下大了,他的军帽和上衣已经湿了。看到刘宏伟和张主任,很吃惊的样子。估计他没有想到有这么执着和胆大的兵,这么晚了还坐在家里等他。

    夫人接过杨部长递过来的帽子衣服,然后悄悄的说,这是文化部的张主任。那个是铁军的战士小刘。他们等你半天了。夫人的话很温柔,好似再给部长一种暗示。部长笑着和张主任握手。刘宏伟也热情的上前,给部长敬礼握手。他第一次看到部长,个头高,圆脸。比较突出的是他的头顶光光的,只有一绺手指粗的头发盖在上面。杨部长一定很智慧。他心里当时就是这么断定的。

    “杨部长,不好意思啊,这么晚了还在家里等你,实在抱歉。”张主任抱拳致歉。

    “没有关系。你们是不是因为上新闻班的事儿?”杨部长真的很聪明,一句话就到了关键点上。

    “是的,是的。确实是为小刘上学的事儿。是这样的杨部长,这个小刘是我原来所在的部队的,今年参加了军区新闻班的考试。他在部队一直等通知,始终没有消息,今天才来军区看看。他去有关处室问了一下情况,有人和他说他考的分数不高,刊稿也不多,没有被录取。小刘就去了招生办查了分数,成绩不错,考了近300分,在参加新闻班考试的报道员中还是不错的成绩,刊稿也有30多篇,稿子质量也不错。我刚才和大姐说哪,这个小伙子素质不错,今年上不了军校也该退伍了。他是河南兰封县人,农民子弟,不认识一个领导,就找到了我。我也是在军区临时借调的人员,谁也不认识。我就想到了你,因为我读过你的很多杂文大作,文风犀利,味重意足,给人畅快淋漓的感觉,好文章,好文章。也很敬佩你的为人处事,就找来了。实在不好意思。”

    杨部长道:“哪里,哪里。你的大作我也拜读过,不亏是军旅作家,很有兵味。这个兵的名字我知道,但是,这次考试的成绩如何却不知道。你说是考了近300分,有30多篇稿子,在参加考试的战士中的成绩应该是相当不错的,名字怎么没有上来,我明天回部里问一下情况。”

    张主任是何等的聪明,马上就给部长点到关键处:“ 部长,我听部里一些了解情况的同志讲,这次新闻班是宣传部为基层部队办的一件实事,也是办了一件好事儿,从军区机关到集团军师旅团领导,都为你们想部队所想,急部队所急而称道。说你们宣传部想的周到,看的远,实实在在为部队解决了一个想办而一直办不成的难题。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事儿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又是你们的一个难题。这么多部队,这么多关系,都想培养一些人才为自己所用,手心手背都是肉,指标给谁不给谁,都是让人很难为情的事儿。现在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各集团军以及师旅团对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取得的成就差别也就很大,培养的人才区别明显。

    我们集团军的几个师旅部队的新闻报道工作,那个部队也比不上,这是部队多年保持下来的好传统,好作风。师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我们统计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师的政工领导,从师政委、主任到各团政委主任,还有政治部一个科长股长的干部,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当过报道员,都是当报道员成绩突出提干后才当的领导。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一个进步成长过程。我们师每个单位连有报道员,营团有报道组,都是专职的。组长都是师旅团主官。多少年一直保持着这些做法,也就培养了大量人才。

    我们师任何一个团的报道员拉出来当宣传干部都合格。就像小刘这样的到那个团当个新闻干事,干的绝对不会错。可惜的是近几年不让从士兵直接提干了,也就耽误了。人才多干工作有好处,分蛋糕可有麻烦。这次考学,我们师有4名战士报考,从考的成绩,刊稿数量质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