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9神秘牛山(第2/4页)  梦寻古齐之迷谕幽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霏霏,日间云气升起随风飘荡,似薄雾如细雨,拂面吹来沾衣欲湿,入夜水气凝聚的独特风貌,依然不失当年的风景明媚。

    据说明清时代就已把“春回牛山雨蒙蒙”列入临淄八大景。有八景诗曰:“新鸠初唤雨声中,山色烟凝倍觉清。遥忆登临挥涕者,萋萋芳草尚余情。”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牛山因姜太公设齐国国都于此,而流芳青史,扬名古今;除了自然环境险要奇特;更神秘诱人的则是,人文典故悬疑无穷。

    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临淄侯曹植,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清代文坛的代表人物赵执信等都曾在登临此山后留下了赞美牛山,慨叹历史兴亡和人生荣辱悲欢的传世佳作。

    山势挺拔俊俏,风景奇秀迷人,洞中洞,崖中崖,泉中泉,井中井,裂谷环绕,名木参天,贤达辈出,美若仙境,有牛不能骑,无马遍地马,日月洞中照,天地水中游,群鸟驾洞飞,水在头上流------

    如此多姿多版的神话传说,简直就是满山遍野。

    所以自春秋战国以来,牛山便即负盛名,是儒,释,道三教弘扬及游览胜地,姜太公,管子,孟子,齐桓公,齐景公等都曾登临过牛山。

    相传姜齐第二十五代国君齐景公在位时,就时常到牛山游览。有一次他登到山顶峰向北观望雄伟壮观的都城,想到自己一旦死去就再也享受不到荣华富贵,不由地悲伤难忍,掩面大哭。他身边的佞臣艾孔、梁丘据不问青红皂白都跟着垂泪说:我们依靠国君的恩赐,一般的饭菜可以吃得到,一般的车马可以乘坐,尚且还不想死,又何况我的国君呢!

    这个时候站在一旁的贤相晏子却一个人在发笑。齐景公揩干眼泪对晏子说:我今天游览觉得很悲伤,艾孔和梁丘据都跟着我流泪,你却一个人发笑,为什么呢?

    晏子回答:假使贤明的君主能够长久地拥有自己的国家,那么太公、桓公就会长久地拥有这个国家了;假使勇敢的君主能够长久地拥有自己的国家,那么庄公、灵公就会长久地拥有这个国家了。这么多君主都将拥有这个国家,那您现在就只能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田地里考虑农活了,哪还有心思想到死呢?而您又怎能得到国君的位置?就是因为他们一个个成为国君,又一个个相继死去才轮到了您;而您却偏要为此而流泪,这是不仁义的。因您的掩面大哭使我看到了不仁不义的君主,又看到了阿谀奉承的大臣。看到这两种人才不得不使我发笑。晏子以质朴的预言来启发齐景公珍惜现在的君位,继承发扬祖先的事业,在有生之年有一番作为,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顿时齐景公十分惭愧,深深低垂下头去,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

    其实齐景公表现出的这种所为,就是一种自然的对于死亡的哀叹。

    齐地仁指着脚下那片土地说:“这地方就是当年齐景公痛哭流涕处。当年村民曾在这里树立石碑,上刻“景公流涕处”。”

    另一种传说:牛山之名起于姜太公:相传周武王灭商之后,姜太公以扶周灭商之首功,被周天子封于齐地营丘;而营丘当时又为占据胶东半岛的土著部落——莱夷所觊觎许久。为了赶在当时实力强大的莱侯之前,抢占对营丘的控制权,姜太公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地往营丘赶,黑暗中迷了路。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发现月光下不远处有一头牛,几步一回头像是在领路的样子,一直把他带到淄河边,那头牛却不见了,挡在面前的则是一座巍峨秀丽的大山。姜太公为了感谢这头神牛,便把这山命名为牛山。

    还有一种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个濛濛细雨的春天,有一放牧人来这山上放牛,来时牵着一头牛,放着放着竟然成了两头、三头------乃至成了一大群牛。后来老百姓认为这是个放牛的好地方,因而将此山取名为牛山。

    还有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