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九章 应急中心(第1/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静辉的双季稻实验,英宗赵曙也是知道的,蜀国公主身边隐藏的密探也把王静辉频繁出入试验田的消息传送回来过,但赵曙从来就没有指望王静辉能够从这块试验田中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以前王静辉的奏章中虽然也说起过双季稻在楚州试种的意义,但他也不过是一笑了之,不过这次早稻和晚稻的稻穗都在这里了,奏章也写明了这次试种的效果和分析,那些密探也传回消息,证明了双季稻亩产八石的消息是真实的这简直是让赵曙喜出望外:大宋最近连年灾荒,常平仓国库粮食频繁调出赈灾,已经产生了极大的亏空,双季稻的产量几乎能够达到一般亩产量的一倍,可以快速填补粮仓的亏空,今后如果再遇到年景不好的年份的时候,就是赈灾他的心中也有些底气

    王静辉的这两捆稻穗给大宋高层统治者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毫无疑问,他所提出明年大范围的推广双季稻的奏章毫无阻碍的便被通过了接下来众人讨论的焦点便是王静辉提出要建立一个专门管理赈灾粮食的机构,将国库和各地粮仓中关于赈灾的部分钱粮统一规划到这个部门之下进行集中式管理,以便防止这部分用来赈灾的粮食被各个地方官所挪用.hahawx.net

    相对第一项王静辉要求推广双季稻的奏章,这份奏章却遇到了阻力——参知政事赵桀的反对,而且还是非常的理直气壮,赵桀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反而会使原本庞大的官员系统更加膨胀,并且这一措施也会使地方官员感到不便

    与王静辉地预期相反地是原本的受到反对的主力三司使韩绛却出人意料地支持,并且还抢在正要发言的司马光之前提出赞成:“臣以为组建这样的新机构并不会扩大官员的数量大宋现在无法安置地官员数量是在职官员的两倍,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组建这样英宗赵曙听后点点头:派遣官员并不是什么问题,他也为这么多等候差遣的官员而感到头痛,如果全部裁汰肯定会打击士林的积极性,他们可都是十数年的寒窗苦读,这与大宋提倡的文治产生冲突,甚至可能会动摇大宋国本,不过他还是的在实行过程中会遭到地方官员的抵制

    司马光是最支持建立国家紧急状况应急中心的人,毕竟这个机构专门应对地便是近几年来大宋境内频发的自然灾害他做过地方官,正如王静辉奏章中所说的那样地方官员虽然有通判能够遏制其权力,但挪用国库在地方上的储备,那是经陈,地方常平仓亏空都快成为公开的秘密,一旦发生比较大的自然灾害,常平仓的亏空将会成为致命的漏洞

    这次河北大旱地灾情比较严重,如果河北的常平仓充满的话,灾民断不至于流入汴都开封而且常平仓不挪用,赈济灾民的时候朝廷也可以省下了不少运费,最重要的便是在赈灾过程中能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司马光敏锐地看到王静辉之所以写这道奏章,其最大的目的便是能够在发生灾害的时候能够挽救更多百姓的生命,如果灾区的情况得到稳定缓解,到时候可以避免厢军规模的膨胀

    韩绛的发言结束后司马光欧阳修等赞成的人连续发言,相比之下赵桀的反对便苍白无力起来,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大臣能够支持王静辉,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写给那些比较熟识重臣的解释信件所起到的作用王静辉知道仅凭自己的一道奏章要想得到他们的支持,未免太单爆给这些重臣写信除了可以把自己的意图表示更清楚明了,还能够增进他与这些大臣的关系

    现在给王静辉来信的朝廷重臣也是越来越多,除了韩琦郭逵富弼欧阳修这些常客外,司马光最近给他写信的次数也频繁起来还有吴奎张方平等人的来信他写给朝廷重臣的信件虽然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反对,但至少不会产生太大的误会,最起码也必须使自己站在公理的高度,而不是凭借这些政策为自己谋取利益

    其实王静辉向英宗赵曙上这道奏章除了要把赈灾的粮食储备稳定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