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0章 第三七〇章 三斗米出自石谷 活命在有生之年(1)(第1/2页)  天机并非不可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县太爷看似打盹,可当他听完巡按的吩咐后,急忙站起身来躬身答道:“卑职谨遵台谕。来呀把康云孝押至重犯牢里,告诉牢头好生看管,无论犯人是逃是死,牢头及相关牢卒都以死相抵!去吧。”

    巡按启获人头及启获赃物的事情,自然是做的很顺利,就连康云孝胡乱说出的城隍庙后,也启获出一包银两。几十处启获的赃物虽然不多,可被启获的这颗腐烂不堪的头颅,使巡按兴奋异常,喜不自胜。他看着这颗恶臭熏天的东西,有种莫大的成就感,那种趾高气扬,自鸣得意的神态,就好像此次巡按的目的,便是专为这颗人头而来。

    数罪并处,巡按给康云孝定了个“斩立决”的罪行。幸亏古稀县太爷用康家的那块免死金牌救得康云孝不死。巡按便改判康云孝无期徒刑,并永不得减刑或改判。

    师爷给康云孝陈述到这里,康云孝似乎领会了那几句的话的寓意,稍加沉思说道:“大人,事情业已明了,学生也似乎对那几句话有了理解,这种马后炮般的见解,学生说出来定然让大人见笑,不过,学生还是很想说出口,学生不想错过向大人请教对错的机会,不想错过请大人指教的机会。”

    县太爷迟叶生也不客气,笑着说道:“说说你的见解也好,本县正想听听你此刻对前任的认识和评价。”

    康云孝说道:“大人,今日学生的冤屈得以昭雪,幸亏遇到您这么一位明察秋毫c洞若观火的青天。学生对大人您的感激之情自不必说,余生结草衔环也难报一二。

    思今日之清白,联想前任大人之作为,学生此刻心中对前那位古稀老大人有的只是满心愧疚和无限感激。愧疚不理解老大人当时的处境,以致在监牢里没少埋怨c咒骂。感激的是老大人在那种压力下,委屈周全最终保全着学生得以遇到您这位青天。

    那几句话中的‘非是青天不见怜,良玉尚有乱石缠。’正是老大人当时心境和处境的真实写照。

    老大人空有怜悯保全学生之心,空有拨云见日之志,怎奈乱石缠玉,自身尚不得脱困,又如何见怜学生?

    现在想来,老大人当时的处境,岂能是学生的叔父包括那位巡按在内的权势集团的对手?若不是老大人远虑深谋,以柔克钢,非但保全不了学生,就连自保也恐怕不能。请问大人,学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还算全面吧?”

    “一言中的。若不是老大人韬光养晦,隐忍不发,谋略过人,一边与那个势力竭力周旋,一边在护佑百姓的过程中,无声息收集着那个势力的犯罪证据,恐怕他们此刻正张狂并逍遥着。

    如若形势依旧,本县即便对你的冤情心如明镜,定然也是无力给你昭雪。若依你缘得这几句谶语来说,一切结果都是天意。正如这句‘活命在有生之年’,恰恰因为本县名字中有个‘生’字,才让你想到伸冤。可这份天意来得,又何尝离开过前任老大人以及王宇栋大人的心血?诚然没有。”

    “大人说的极是。学生回家以后,首先便要登门去感谢这两位大人。大人,学生还有一事不明,那句‘三斗米出石谷’又有何玄机?”

    县太爷颇有些得意,笑着说道:“本县从这几句话中的‘非是’c‘见怜’c‘缠身’等这几个字眼中即刻确定了这是一段冤情,又从‘活命’二字看到这段冤情的最终结局。

    结果既然是冤情,结局又是活命,那么,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条件,便是将冤情制造者绳之以法。找出冤情制造者,才是冤情昭雪的关键所在。

    谶语中指明了冤情,点名了结局,唯缺的便是对冤情制造者的提示,并且唯一没参透的句子便是这‘三斗米出自石谷’。本县断言,冤情制造者藏在这句话里无疑。

    本县的思路是,先考虑‘十斗’为‘一石’的计量关系,由是想到‘三斗米出自石谷’正是隐喻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