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3章 县令讲鬼使神差 道长解厚德载物(1)(第2/2页)  天机并非不可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案情判明以后,迟叶生并没有离开甘家,而是在临近甘家院内旧宅处的一个小院落住了下来,美其名是要留下来几天,监督边幅对判令的执行。

    为了保持县太爷住处的肃静,包括县太爷所住最近的甘家旧宅在内的区域,全部做了警戒。

    几天后,随着边幅把甘家产业交接清楚,自家搬出甘府,甘祭祖母子搬进甘府的同时,两辆马车,一顶官轿,把县太爷以及衙役们接出甘府。

    迟叶生给玄痴讲述这里,脸上露出深深的愧疚,叹口气说道:“仙长,本县自做官以来,从未有过这等贪欲。用一念之差也好,用财迷心窍也罢,总之本县去甘府之初是没想贪那笔钱财的半点心念。

    本县原本是想启出画卷里的这笔钱,名正言顺的交到甘祭祖的手上,可当本县看到簿籍上伪造的那句遗言的时候,即可有了为甘祭祖夺回家财的现成理由,于是,猛然出现的贪念,让本县把画卷中所藏财宝据为了己有。

    若说那一闪念是鬼使神差,可当本县住在甘府并派了几个心腹从枯井里往外取财宝的时候,却不能警醒;在把财宝装上马车,堂而皇之离开甘家之时,也不能警醒;这怎么还能叫鬼使神差?还怎么能叫一念之差?分明就是财迷心窍,巧取豪夺。”

    迟叶生自己责备着自己,那种痛苦不由言表。

    玄痴理解他的心情,沉思片刻说道:“大多数的时候,一个人吉凶祸福的征兆都是萌发于他的内心,表现在他的行为上。贫道在《太上感应篇》看到一种说法叫做‘福祸无门,唯人自召’。这句话说的很直白,但很哲理。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遇到各式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就像人们身上存在的喜怒哀乐这几种情绪一样,终生陪伴,任谁也割啥不掉。

    人们在生活中,总要遇到这样或那样令人高兴或烦恼的事情,高兴或烦恼便用喜怒哀乐这些情志给表现出了,这是任谁也不能回避的事实。贪念也是这样,任谁都不可能回避。

    《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为之和’。人们心中的善恶,正是由喜怒哀乐的发泄产生出来的,一旦产生善恶,福祸也便随之产生。故此,才有了“福祸最开始都是产生在一个人的心里”之说。

    放眼看去,儒家反对逐利,可有几人能放弃功名的诱惑?就像道家忌讳谈及利禄,可又有几人视而不见?贫道也未脱俗,相信大人也如是。”

    (本章完)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