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沙陀的崛起(第1/3页)  五代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九月,吴元济叛乱被平定后,宣武节度使韩弘因为平时比较骄横跋扈而感到害怕,主动带兵进攻李师道,围困曹州。

    十一月,河阳节度使乌重胤调为横海节度使。以华州刺史令狐楚升为河阳节度使。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二月,李师道部将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李师道归降朝廷,天下重归统一。

    宪宗即位以来,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太宗、玄宗、宪宗。

    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朱邪执宜随忠武节度使李光颜在深州大败王庭凑,使“沙陀军”声威大振。朱邪执宜封为金吾卫将军。

    文宗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河东节度使柳公绰向朝廷上表,希望授予朱邪执宜为阴山都督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让他们居住在云、朔一带,得到了文宗的许诺。当时那里有废栅十一座,执宜率众3000人前往驻守,号“代北行营”。居住于代州以北的各少数民族军队都归朱邪执宜统辖。不久朱邪执宜死,其子朱邪赤心继为首领。朱邪赤心英勇善战,和比他父亲一样。在带领军队与北方及西北边境的回鹘、党项、吐蕃军的战斗中,常操胜算。由于萨葛、安庆二部与沙陀人长期居住在一起,征战也在一起,且本来都属于突厥,于是双方逐步走上了联合的道路。而朱邪赤心也由沙陀突厥首领一跃而为“沙陀三部落”首领,世称之为“沙陀三部落使”。

    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十一月,回鹘宰相安允合和特勤柴革阴谋叛乱,被彰信可汗杀死。另一名宰相掘罗勿领兵在外,闻讯以后,送马300匹给沙陀酋长朱邪赤心,借兵回来攻击彰信可汗。可汗兵败,自杀。国人立特勤为可汗。当年,回纥汗国内疫病流行,天降大雪,牲畜大批死亡,发生饥荒。汗国迅速衰落。

    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潞州之乱平定后,朱邪赤心因功升任朔州刺史,仍兼代北军使。

    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吐蕃大臣论恐热率领大军进寇唐朝边境。唐朝河东节度使王宰率军反击,朱邪赤心率领沙陀军队充当先锋。而朱邪赤心也升任蔚州刺史,兼云州守捉使。

    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九月二十二日,朱邪赤心的老婆秦氏已经怀了十三个月的第三个孩子要降生了,但是怎么也生不出来。大家都很担忧,朱邪赤心派部下到处去找医生抓药。有一个部下碰到一个老翁,他说:“这不是一般医生能治的,你马上回去,叫你们的酋长带领所以的将士,披甲持旗,击打钲鼓,跃马大噪,围着居住的地方绕三圈就可以了。”

    朱邪赤心按照老翁的办法,真的把孩子顺利地生出来了。这个孩子就是以后在五代十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李克用。

    关于沙陀的说明:

    一、沙陀三部落

    “沙陀三部落”是沙陀、萨葛、安庆三个部落的联合体。“沙陀三部落”,史籍有时又将其称之为“代北三部落”或“代北部落”。所谓“代北三部落”,是因为“三部落”人俱居住于代州以北的缘故。所谓“萨葛”、“安庆”,是因为两部落人系分别来自于“萨葛府”和“安庆府”。“萨葛”,或又译为“薛葛”、“索葛”,据有关学者研究,意谓“粟特”。萨葛府,其府治在振武(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安庆府”约在云、朔北部一带。所谓“沙陀六州部落”,是由于“萨葛”和“安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