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洱海地区有“六诏”,即蒙隽诏越析诏浪穹诏诏施浪诏蒙舍诏。“诏”是王或首领得意思。
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农历738年),“六诏”中的蒙舍诏在皮逻阁的领导下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建立南诏国。因其在五部的南边,史称南诏。南诏位于唐朝的西南部,国境包括今日的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甸的部份土地。
唐朝帮助南诏统一“六诏”的目的是想南诏出更多的力去牵制吐蕃。但是南诏国王是乌蛮,臣民却是白蛮,想向东兼并西爨(cuàn),成立一个大白蛮国。可是,唐朝要保护西爨,又要南诏多出力攻吐蕃,这样,双方虽然还保持着和好关系,实际上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宣宗大中十三年(农历859年),南诏国王丰佑逝世,他的儿子世隆(酋龙)继位,因其名犯太宗、玄宗之讳,于是唐朝没有给世隆册封。世隆遂自称皇帝,国号大礼,不再奉唐正朔,并派兵攻陷唐播州(治今贵州遵义),唐与南诏的关系彻底破裂。
懿宗咸通元年(农历860年)十二月,安南土著乘唐军主力刚平定裘甫起义,仍滞留在浙东战场的空隙,引南诏兵3万多人,攻陷交趾(今越南河内),安南都护李(h)与监军逃奔武州(治今广西宜实)。
咸通二年(农历861年)六月,朝廷任命盐州防御使王宽为安南经略使,当时李在武州收集军队,攻讨群蛮,收复了安南,但朝廷还是因为他的失职,贬为儋(dān)州(今海南儋县)司户。之前李刚到安南的时候,杀了蛮人酋长杜守澄。杜守澄的党羽因此引各路蛮人攻陷交趾,朝廷认为杜氏在当地的势力强盛,想姑息并把他们收为己用,便封杜守澄的父亲杜存诚为金吾将军,再追究李杀杜守澄的罪责,将李流放到崖州(今海南琼山灵山镇)。
七月,南诏兵攻破邕州(今广西南宁),大肆掳掠人口,邕州居民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最初,邕州是由广、桂、容三道共同发兵3000人戍守,三年一替。经略使段文楚请求自己招募本地人充军戍守,朝廷回复同意。但段文楚只招募到500多人。段文楚升为金吾将军后,新任经略使李蒙利贪污了所有的军需物资,把原三道士兵都遣送回去了,只用所招募的士兵守左、右江,这样军队的数量减少了十分之七八,所以南诏乘虚入侵。当时李蒙利已经死了,新任经略使李弘源到任才10天,没有军队可以防御,城被攻破,李弘源和监军逃奔蛮州,二十多天后,南诏兵抢掠一番回去了,弘源和监军才回到了邕州。朝廷将李弘源贬为建州司户,重新启用段文楚为邕管经略使。
咸通三年(农历862年)二月,南诏又攻击安南,安南经略使王宽数次上奏告急,朝廷以原湖南观察使蔡袭代替他,并发许、滑、徐、汴、荆、襄、潭、鄂等道士兵各三万人给蔡袭以防御南诏兵。南诏见唐庭兵势强盛,引兵退去。
三月,蔡京被任为荆襄以南宣慰安抚使,此人是个十足的小人,鼠目寸光,贪污成性,狡诈多疑。
四月,岭南道原分管广、桂、邕、容、安南五地,都隶属于岭南节度使;蔡京为了自己的私利上奏朝廷,请求分岭南为两道节度,皇上批复同意。
五月,敕令以广州为岭南东道首府,邕州为岭南西道首府,又割桂管的龚、象二州,容管的藤、岩二州归邕州治理。随后任命岭南节度使韦宙为岭南东道节度使,任命蔡京为岭南西道节度使。
安南经略使蔡袭率领诸道兵马驻扎在安南,蔡京非常嫉妒,怕他立功,于是上奏说:“南蛮逃远了,边疆已无战事,武将喜欢邀功,强据戍兵以自负,徒然浪费国家粮草。希望朝廷让这些士兵都回到原来的道去。”朝廷答应了。蔡袭上奏几次说群蛮只要看到朝廷没有兵马在边境防御,就会入侵。我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