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 少壮派(第2/3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层做起,在战斗中积累军功,一步步的成长为高级军官。裴承毅完全相反,从军校毕业后就进入司令部,随后调往总参谋部,一直担任参谋职务,从未上过战场。

    对职业军人来说,当参谋既有好处,又有弊端。

    好处是,在参谋岗位上很容易培养出远超过一般军官的大局观与审慎态度,能够觉察到基层军官无法发现的战机与风险,以超越基层战斗的目光看待战争与理解战争,为胜任更高级别的指挥岗位打下基础。

    弊端是,参谋很难在战争中获得军功,只能凭借一些硬性指标获得晋升,比如服役时间c学历等等;往往与某个将军或者某个团体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如果跟错人,能力再出色也别想出头。

    说裴承毅“幸运”,一是他跟对了人,二是获得了很多机会。

    调入总参谋部,裴承毅一直跟随项铤辉,先后在东海战争与“中南风暴”中协助项铤辉指挥作战。

    从根本上讲,裴承毅的“幸运”源自出色的个人能力。

    如果没有出色的能力,就算裴承毅与项铤辉的私人关系再好,也不可能得到重用。

    与彭茂邦不同,项铤辉不但不会刻意压制那些思想五花八门c行为标新立异的“少壮派”军官,还为有能力的“少壮派”军官提供了发挥与表现的机会。

    第77军的凌云霄是代表,裴承毅就是更加典型的代表。

    即便数十年之后,很多人都无法相信,项铤辉竟然把决定半岛战争胜败的前线指挥权交给了1名年仅32岁的上校参谋!

    如果说8年前,伊朗战争爆发时,裴承毅在兵棋推演上的表现为他赢得了出头机会。

    那么在2024年爆发的半岛战争中,裴承毅用最精彩的表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证明了项铤辉的眼光。

    只是,对一个职业军人来说,32岁确实太年轻了。

    在魄力方面,一百个裴承毅这样的“少壮派”都赶不上一个彭茂邦或者赵润东这样的“老成派”。

    收到总参谋部的战役总体方案后,裴承毅先是万分震惊,随即着手调整战役部署。

    没有魄力,不等于没有眼光。

    战役总体方案决定了战役规模与战役目的。规模越大,目的越大,风险也越大。虽然裴承毅不知道确定战役总体方案的是元首赵润东,但是他能明白最终的目的与存在的巨大风险。打好了,不但能将战线推到三八线,还能一口气吃掉数十万韩美联军。打得不好,共和国陆军很有可能在平壤停止前进的步伐,最多在三八线稳住战局。

    第一次战役打开了局面,第二次战役将决定朝鲜半岛的未来!

    别说裴承毅是前线指挥官,就算他仍然是项铤辉身边的参谋,也得拼尽全力。

    因为各参战部队早已做好战斗准备,提前领到了好几套作战方案,所以调整战役部署不是什么难事。

    最大的困难是在战役实施阶段的指挥工作。

    任何战争都不会按照某一方的意愿进行。用俗话说,就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能否打好第二次战役,关键就是战场情报。

    25日夜间,裴承毅把能够找到的侦察力量都派了出去。

    担任侦察任务的特种部队最先出发,大型无人侦察机随后起飞,各军先锋部队的侦察兵冲在最前面。

    若论监视战场局势的能力,kz一19肯定是最理想的选择。

    26日3点30分,裴承毅将指挥部“搬”到了一架kz一19上。为了让kz一19能在空中呆得更久一点,空军把还在试验的一架djy一15“空中充电机”调了过来。为了确保kz一19的安全,空军调遣了2架kj一22与2个大队的40多架j一14a轮流执行护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