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七章 东家出面(第2/3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建立指挥体系属于比较简单的工作,因为总参谋部忙与指挥作战行动,所以人事整编由国防部承担,宗应仁亲自负责相关工作。

    比较麻烦的是为朝鲜国防军提供必要的武器装备。

    如果半岛战争早两年爆发,这个问题还不明显,当时共和国陆军有大量淘汰装备。可是在半岛战争爆发的时候,大部分二手装备都由“中重公司”出售给了第三世界国家,或者免费赠送给了老挝这些“穷亲戚”。不是不能提供新装备,只是朝鲜军人素质低下,不见得能够正确操作新式武器装备。

    不得已,共和国陆军不得不用收缴的朝军装备武装朝鲜军队。

    据不完全统计,共和国陆军在参战前后总共收缴了150万支步枪c25万挺机枪c5万多具火箭筒c12000余门迫击炮,以及大量枪弹与炮弹。只是其中很多武器弹药都无法正常使用。比如在收缴的步枪中,竟然有25万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生产的ak系列突击步枪,虽然其中部分仍然可以正常发射,但是绝大部分已经严重锈蚀,能打出子弹,也打不中目标。弹药的问题更加严重,收缴的12亿发子弹中,有8亿发过了保质期或者即将过保质期;120万枚火箭弹中,大约40万枚过了保质期,还有相同数量的因为没有得到妥善保管而无法正常使用或者存在安全隐患;15万发迫击炮炮弹中,近半数严重锈蚀,另外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炮弹没有引信!

    重装备更不用说了。

    共和国陆军收缴的654辆坦克c877辆步兵战车c673辆装甲车全都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制造的。别说翻新,就算是正常维护都难以保证。用后勤部队官兵的话来说,如果没人要这些坦克战车,只能当作废钢铁处理。因为共和国陆军的损失也相当惨重,新订购的重装备必须提供给作战部队,所以陆军后勤部门想尽办法,甚至请来军工企业的退休职工,修复了部分朝军重装备。

    受装备限制,在重建朝鲜武装力量的时候,共和国采用去了双管齐下的政策。

    部分素质较高的朝鲜军人编入“中朝联合作战部队”,在后方执行后勤保障工作。到第四次战役开始的时候,大约有25000名朝军官兵在为共和国陆军服务,其中包括5500余名汽车驾驶员与12000余名车辆维修人员。按照朝鲜临时政府的一份统计报告,这些朝军官兵无一例外的都是朝鲜3年改革开放中的积极份子,其中不少在中资企业工作,少数还有到共和国留学的经历。

    素质较差的编入战斗部队,在后方接受训练。

    最初的时候,由国防部从共和国陆军未参战部队中抽调军官对朝军进行培训。到了第二次战役之后,则直接由前线没有担任作战任务的部队对朝军进行培训。因为大部分朝军官兵都有服役经历,大部分还是前朝鲜人民军的军人,具备基本的作战技能,所以培训主要是提高朝军士气,恢复军队纪律,让朝军军官掌握某些先进装备的使用与操作方法,明确朝军存在的目的与价值等等。

    这些接受培训的部队正是朝鲜国防军的主要力量。

    到第四次战役开始的时候,朝鲜国防军的作战部队达到5个装甲师与55个步兵师,总兵力超过70万。

    全世界,兵力超过70万的国家用10根指头就能数过来。

    现代战争,兵力并不是战斗力的第一要素。

    在提交给国务院的报告总,宗应仁明确提到,朝军的战斗力非常低下,不会比韩军强多少,需要进行更多的训练。

    只是,没有时间让朝军继续呆在营地里了。

    与朝鲜领导人会晤时,王元庆提出,朝鲜国防军必须在第四次战役结束前参战,向驻扎在大田的韩军第5集团军发动进攻。朝鲜领导人没有拒绝,只是提出需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