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未来战士(第1/3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章 未来战士

    明珠岛海峡西面,福建海坛岛上空。

    2架y一14c型运输机在5500米高空自北向南飞行,经过最南端的转向点,调头向北飞行后,2架运输机迅速散开。随着尾部蚌式舱门缓缓开启,数十名身着夜间作战服务c背负“单兵滑翔器”的特种兵依次离开运输机,没入夜空之中。前后不到2分钟,最后一名特种兵离机之后,2架运输机再次靠拢,以密集编队向北飞行。

    100多千米外,部署在桃园与南港(台北东北小镇)的地面雷达均发现了2架y一14c。

    因为军事政变后,大陆加强了海峡附近的空中巡逻,时刻有数十架作战飞机与支援飞机在福建空域执行战备巡逻任务,所以2架y一14c没有引起台军注意,南港的台军地面雷达操作员甚至将其判断为执行海面搜索任务的巡逻机。

    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共和国的ly一2型海上巡逻机就是在y一14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一般情况下,雷达很难分清楚y一14与ly一2。

    海峡上空,数十名特种兵正在“单兵滑翔器”的推动下向台北方向飞去。

    所谓的“单兵滑翔器”,准确的称呼是“全电动单兵低空飞行器”,其原形就是在“中南风暴”期间提供给特种兵使用的“飞翼”滑翔器。与“飞翼”相比,“单兵滑翔器”不但更加先进,而且配备了1台15千瓦的电动螺旋桨推进器。利用配备的10千克8级复合蓄电池储备的电能,“单兵滑翔器”能够在无风的情况下飞行150千米,即便在5级逆风的情况下也能飞行大约80千米。其他方面,“单兵滑翔器”的最大载荷达到250千克,除了承载1名体重75千克的特种兵之外,还能携带170千克的作战装备;因为配备了动力系统,所以“单兵滑翔器”的投放高度在5500米以下,携行人员不需要配备高空呼吸系统;如果选择超低空飞行,“单兵滑翔器”的突防能力远远超过“飞翼”,几乎不会被敌人的雷达等探测设备发现。

    此时,特种部队采用的正是超低空飞行线路。

    与“飞翼”一样,“单兵滑翔器”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昂贵。虽然特种部队的批量采购单价已经降到了150万,仅为“飞翼”的三分之二(“飞翼”并未大批量生产,所以造价一直居高不下),但是仍然无法大批量装备作战部队。以空降兵为例,1个空降旅大概有4000名官兵c其中作战人员2800名左右,即便仅给2800名作战人员配备“单兵滑翔器”,大规模生产的价格还能降低大约30,武装1个空降旅的费用都多达28亿元,而1个空降旅的所有空降战车的总价格也不过12亿元。

    对闵瑞麟等特种兵来说,武器装备的价格不是需要他们考虑的问题。

    半岛战争爆发前,苏铭谨正式提交“转业申请”。为了让他留下来,卢诚闻不但给他做了几天的思想工作,还承诺给苏铭谨更好的安排,甚至积极主动的为苏铭谨介绍女朋友。半岛战争结束后,苏铭谨接受了卢诚闻的邀请,收回“转业申请”,前往总参特种部队担任高级教官。虽然闵瑞麟没有因此接替苏铭谨出任大队长,但是作为特种部队的“老兵”,他成为了具有独立指挥作战能力的中队长。

    如同特种部队的每一对搭档一样,苏铭谨的离去多少让闵瑞麟有点失落。

    刚刚加入特种部队的时候,苏铭谨既是闵瑞麟的搭档,又是闵瑞麟的老师。在两人合作的几年间,闵瑞麟不但跟随苏铭谨执行了多次高难度任务,特别是在半岛战争期间,两人出生入死,救回了数十名飞行员,完成了十多次敌后侦察任务,闵瑞麟还从苏铭谨那里学到了很多战术技巧与战斗经验。

    与其他部队不同,特种部队更重视作战经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