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自酿苦果(第2/3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指挥机,在敌国附近空域巡逻,能够及时发现数百千米c乃至上千千米范围内发射升空的弹道导弹。

    共和国的“战术警戒系统”正是以y一15b运输机为载体的z1c型远程警戒机。

    战争开始后,至少有4架z1c在口木海上空巡逻,另外还有2架z1c在东海上空巡逻。在飞行高度为15000米的时候,其携带的远程探测雷达能够发现1200千米外的弹道导弹,高精度光学探测仪则能对800千米内的导弹进行精确定位,并且根据导弹的升空弹道大致推算出导弹的攻击区域。利用高容量战术数据链,z1c能将获得的战术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发送给附近的拦截部队。

    在防御弹道导弹的作战过程中,时间就是一切。

    z1c发现12枚升空的弹道导弹,相关数据立即发送给正在口木还上空执行战备巡逻任务的“空基激光拦截系统”,准确的说,是dl一1b型激光拦截武器系统载机。

    dl一1b仍然以y一15为载机,主战装备是一套“百兆瓦级自由电子电能激光器”。该激光器的峰值输出功率超过180兆瓦,由8吨16级复合蓄电池做直接电源,24吨8级复合蓄电池与2台变压电流输送装置作为备用电源,如果有必要,还能用为载机提供飞行电能的8级复合蓄电池为激光器提供电能。在不使用载机电能的情况下,能够在第一轮拦截中对付4个目标,在15分钟之后对付另外4个目标。辅助设备是1台“同频段指示激光器”c1套安装在载机前机身左右两侧的高精度相控阵定位雷达c1套安装在载机头部驾驶舱后上方的红外/紫外光学探测系统c1套激光数据搜集系统c1套安装在载机尾部的远程气象雷达c以及数十套通信与信息处理系统。整个作战系统的核心是1台运算能力达到每秒万万亿次的神经网络计算机,以及1台作为备用系统的电子计算机。主要是气象雷达需要极为强大的计算能力,所以才配备了价格昂贵的神经网络计算机。

    可以说,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正是dl一1b与dl一1a的根本区别。

    接到z1c的战术信息,dl一1b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首先由定位雷达对目标进行大致定位,由光学探测系统搜集目标的辐射特征c确定激光照射点,随后由气象雷达搜集“光径”的气象数据c确定所需的照射功率与照射角度;主战激光器启动前,指示激光器对目标进行照射,由激光数据搜集系统对反射回来的激光进行分析,确认激光照射点的准确性;确认照射点完全吻合之后,主战激光器启动,向目标发射高能激光束,利用激光聚焦产生的高温烧穿导弹弹体,使导弹偏离飞行弹道,或者摧毁导弹的战斗部与推进发动机,达到摧毁导弹的目的。

    当导弹处于助推上升阶段的时候,主要照射导弹的推进燃料段,摧毁导弹的推进系统。

    看上去,这套作战过程非常复杂;实际上,在作战使用中并不复杂,整个作战过程以毫秒计算时间。

    仅仅用了15秒,在第一巡逻点上执行战备任务的5架dl一1b就发起了攻击。

    大约5秒之后,在第二巡逻点北部空域执行战备任务的2架dl一1b投入战斗。

    第一束高能激光射中最先升空的那枚x一2型弹道导弹的固体燃料段时,距离口木导弹升空仅有25秒!

    此时,导弹还处于垂直上升阶段。

    也就是说,x一2型弹道导弹还在口木本土上空,没有离开大气层!

    因为只需要拦截12个目标,每架dl一1b只需要进行2次拦截,所以dl一1b上的指挥官均选择了最大发射功率。当时口木海上空晴空万里,气象条件为“优”。在此情况下,只需要持续照射7秒,就能烧穿导弹弹体,引燃内部的固体燃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