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五章 持久消耗战(第2/3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回答总统的问题。

    “这得看王元庆对未来的打算。”布鲁德林长出口气,说道,“王元庆深得纪佑国真传,在此次战争中的表现也很像纪佑国。可以说,打到现在,我们都没有搞清楚王元庆的真正目的。想当初,纪佑国力主支持巴基斯坦打赢第四次蛮巴战争,不顾风险与口木在东海交战,谁能相信,纪佑国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外扩张,而是借助对外战争推动国内改革,为后面的赵润东打下了雄厚基础。如果王元庆是纪佑国那样的人,他的目的就不是干掉口木,而是要借此获得军人的支持,特别是一批开明军人的支持,为今后的改革做好准备。在纪佑国与赵润东打下的基础上,王元庆要想推动改革,不可能只搞‘产业结构调整’。华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产业链条,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拥有了足以与我们匹敌的实力,王元庆也不会继续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按照我的猜测,王元庆要做的,是沿着纪佑国制订的发展蓝图,完成纪佑国没有完成的改革!”

    韦斯特伍德皱起眉头,朝国务卿看了过去。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布鲁德林掏出雪茄,迅速点上抽了两口。“制约华国发展的不再是经济上的问题,而是政治体制上的问题。王元庆要想成为像纪佑国那样的伟大领袖,除了在对外战场上建立超越纪佑国的军功之外,搞政治改革,为华国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才是重中之重。当然,政治改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单独存在的事情。没有相应的经济与社会基础,政治改革无从谈起。纪佑国与赵润东的改革已经使华国具备了进行政治改革的必要社会基础,王元庆在正式推行政治改革之前,必须完成经济结构调整,也就是让政府不再参与经济活动,将为数众多的国营企业逐步推向市场,由民营资本取代国营资本,成为华国的经济支柱。”

    “也就是说,王元庆准备对军工企业开刀?”韦斯特伍德的神色变得更加凝重了。

    “确实如此,王元庆肯定想利用这场战争,首先在军工领域进行改革。”布鲁德林抽了两口烟,说道,“对军工企业进行改革,最大的动力不是政府的政策。严格的说,因为军工企业的特殊性,政府甚至是改革的主要阻力。就算王元庆在这场战争中建立起了足够高的威望,获得了军队的全力支持,他也得有所顾忌。如此一来,在进行军工体系改革之前,王元庆必须让民营资本有所表现,证明能够在军工生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证明民营资本仍然能够为国家安全提供保障。要想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民营军工企业在战时为军队提供全力支持。”

    韦斯特伍德沉思一阵,说道:“如此说来,华国空军与海军不会缺少弹药。”

    “不但不会缺少弹药,还不会缺少采购弹药的资金。”布鲁德林淡淡一笑,说道,“蔺彦博是个很有眼光的商人,李成文与叶永畿的眼光也不差。更重要的是,三人拥有极其雄厚的资本。虽然按照外界估计,已经雄居全球富豪榜前五位的三位大商人的总资产在三千五百亿美元到四千亿美元之间,但是根据cia提供的相关情报,因为三人都在参加了针对口木的金融战争,其总资产很有可能是公布数字的两倍,甚至更多。为了赢得政府的信任,三人肯定会向‘中重集团’注资c或者成立新的军火企业,以借贷或者合作的方式为华队提供弹药物资。虽然比起庞大的战争耗费来讲,三人的资产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华国已经准备了数万亿战争经费,缺的只是那么一点。只要三人可花血本,即便只拿出一半的资产资助华队,也足以采购数千万吨c甚至上亿吨燃烧弹。根据杜奇威将军的分析,即便每个月消耗两百万吨燃烧弹,华队都能打上好几年!”

    “还能彻底摧毁口木。”杜奇威补充了一句。

    布鲁德林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杜奇威的见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