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章 千秋功业(第1/3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章 千秋功业

    让焦魃山换了2杯茶,王元庆与顾卫民谈到了主要话题。

    “代表大会制度”是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除了掌握最高立法权的全体代表大会之外,还有各级地方代表大会。

    任何一种制度,都有优秀的一面与不良的一面。

    “代表大会制度”优秀的一面是,在共和国成立后的数十年内,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也让共和国在建国后的艰难时期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从无到有的建立了包括核能c电子c钢铁c化工在内的工业基础,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与共和国几乎同时建国的蛮度,因为没能在建国初期打下重工业基础,数十年来,一直没有能够迈入工业国的门槛,至今仍然是三流国家。

    “代表大会制度”不良的一面是,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导致政府职权无限扩大,限制了民间力量的发展与进步。虽然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受到束缚的民营生产力,为国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政治层面上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经济迟早要出问题。随着经济实力增长c特别是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政治结构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已经非常显著,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数十年来,共和国领袖没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原因非常复杂。

    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共和国老百姓的“公民意识”。

    “公民”这个概念来自西方,与共和国传统上的“人民”c“居民”c“国民”有根本上的区别。真正的“公民”是具有社会责任感,愿意为社会做贡献,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渴望获得社会权利的民众。

    “公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共和国推行政治改革的时间。

    毫无疑问,没有公民意识,政治改革不可能获得成功。

    在广西干了5年,王元庆把这个问题看得非常清楚。

    政治改革的动力不可能来自“统治阶层”。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统治阶层是社会的既得利益阶层,作为掌握了绝大部分社会资源与全部国家权力的利益集团,没有任何人愿意放弃已经得到的利益与手中的权力,也就不会积极支持政治改革,甚至会想方设法破坏政治改革。

    能够为政治改革提供动力的,只有希望获得更多利益的民众。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自私性”决定了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好处。不管是经济上的好处c还是政治上的好处,谁都不愿意成为别人剥削的对象。问题是,民众渴望获得利益的根本动力不是来自低下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在共和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中华文明能够延续5000年,没有像其他古老文明那样被新生文明征服与消灭,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c与农耕时代的先进劳动力之外,中华民族“逆来顺受”的传统其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简单的说,只要吃得起饭,没人愿‘自上梁山’。毫无疑问,民众对国家过于低下的要求c甚至是毫无要求,不可能成为推动改革的主要力量。只有当民众得到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c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权力,也就是当民众产生了“公民意识”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的推进政治改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使共和国民众产生“公民意识”的是一项来自美国的技术。

    网络的全面普及,使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对那些不愿意放弃已得利益与手中大权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办法从根本上阻止由网络带来的新思潮。道理很简单,如果利用权力全面封杀网络,共和国将重蹈覆辙,走上“闭关锁国”的老路,再次沦落为被西方国家任意宰割的“东亚病夫”,不仅纪佑国c赵润东与王元庆这样的国家领袖不会同意,千千万万的中华民族儿女也不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