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八章 技术与战术革命(第2/3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式制导技术。

    数年间,海军在制导技术理论研究方面投入了数十亿元的经费,资助数家科研单位与大学实验室,寻找新的制导技术。

    口木战争爆发前,新一代激光陀螺仪的研制工作初步完成,精度提高到1/10000(相对弹药的射程或者平台的航程而言,即相当于每10千米偏差1米),比上一代激光陀螺仪的精度提高了一倍。战争爆发后,海军再次提供巨额资金,要求相关科研单位尽快完成新式激光陀螺仪的小型化工作,使其具备实用能力。

    “四国海盆海战”后,第一批量产型激光陀螺仪交付海军进行检验。

    林啸雷没有耽搁任何时间,一方面用配套开发的各类惯性制导弹药对新式激光陀螺仪的性能进行测试,一方面做好大批量采购的准备工作。只要验收达到计划标准,海军就将大批量采购。林啸雷如此急于让新式惯性制导弹药投入实战,一是为了证明惯导武器的作战能力,二是为了证明海军的打击能力。

    万幸的是,战争时期,一切以战争为重。

    让林啸雷没有想到的是,研制新式激光陀螺仪的“国家惯性设备实验室”(由“中重集团”资助)以及生产新式激光陀螺仪的“桂林精密设备有限公司”(“中重集团”旗下专门制造精密电子设备的子公司)不但全程参与海军的定型测试,还承诺按照海军的要求提前做好大规模生产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战后与海军结算。

    如此优越的条件,林啸雷自然不会错过。

    2027年底完成定型测试c所有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海军的要求之后,新式激光陀螺仪正式列入海军采购名单,各种新式惯导弹药开始大批量“生产”。因为采用了模块化制导技术,所以只需更换老式弹药的相关制导部件与控制软件,就能使其摇身一变c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惯性制导弹药。

    新式激光陀螺仪的造价并不高,甚至算得上非常便宜。

    海军首先改进的不是各类导弹,而是装备数量最多,且相当廉价的制导炮弹。

    受发射条件的影响,dp一1a电磁炮直到2027年初才开始配备制导炮弹,而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确弹药,只是具备“惯性弹道修正”能力的一般炮弹。也就是说,dp一1a使用的正是惯性制导炮弹。

    改装工作从1月初开始,当月就为25万枚电磁炮弹安装了新式激光陀螺仪。

    2月上旬,海军舰队加入打击口木本土目标的战略打击行动。

    除了继续出动舰载航空兵与岸基航空兵配合空军作战之外,海军投入的主要力量就是20多艘配备了dp一1a电磁炮的巡洋舰与驱逐舰。仅在2月10日之前,海军舰队就向四国战区c大阪战区c伊势一骏河战区与关东战区投掷了15万枚炮弹,对数十座大中型城市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与陆军炮兵相比,海军战舰的最大优势就是机动灵活。

    26艘巡洋舰与驱逐舰编成了2支“打击编队”,沿着从伊豆诸岛西侧海域到四国岛土佐清水港以南大约150千米的“炮击走廊”交错航行,轮番对dp一1a炮击范围内的口木城镇进行炮火打击。

    战斗进入3月份,舰队的打击力度明显增强。

    不是参与打击行动的战舰增加了,而是2月份的新式弹药产量比1月份增长150,海军专门调动8艘快速综合补给舰跟随2支打击舰队行动,随时为执行炮击任务的战舰提供弹药。

    3月底,新型远程炮弹开始批量生产。

    与之前使用的炮弹相比,新式炮弹的最大有效射程提高到450千米。因为配备了新式激光陀螺仪,所以在最大射程上的偏差也不过45米,如果数门dp一1a同时向一个固定目标开火,基本能够达到“精确打击”的效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