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内在动力(第3/5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化,共和国的社会环境也对这些国家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随着由共和国为核心的“东部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加速,周边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共和国的吸引力将随之降低。

    更重要的是,移民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2030年的全体代表大会上,数个地区的代表联名提出修改《移民申请管理法》,加强对移民的控制。这些代表不是反对移民,而是认为移民将从根本上破坏共和国的民族结构,对占有主体地位的汉族构成威胁,也会对共和国的少数民族构成威胁,还会滋生犯罪c引发社会动乱。

    吸引移民不是长久之计,只是权益之策。

    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还是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除了加大基础技术开发力度之外,还得加快经济转型速度,让更有活力c更加积极的民营经济逐步取代国营经济,全面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机制得到充分发挥。

    要加快经济转性速度,就得进行政治改革。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才能让占据着大部分社会资源的国营经济让出主导地位,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30年前,国营经济能够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避免数以千万计的产业工人在市场竞争中丢掉饭碗,影响到社会稳定。现在,民营经济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社会劳动力,解决劳动力欠缺问题。

    由此可见,推行政治改革,不仅仅为了建立一套新的政治体制。

    俗话说得好,出来混,迟早要还。

    早在10多年前,纪佑国就意识到“人口老龄化”是共和国的最大敌人。王元庆更加清楚这个问题对共和国的危害有多严重,处理得好,共和国能够在缓慢发展中度过最为艰难的几十年,处理不好,共和国将永远沦落为三流国家。

    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是国家领导人的个人职责,而是整个社会的重任。

    甚至可以说,从纪佑国开始,共和国坚定不移的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

    看上去,这个推测几乎无法站稳脚跟。

    事实上,看得更深入一点就能明白其中的关联。

    在共和国之前,有两个鲜活的“案例”,一是口木,二是西欧。

    口木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走上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原因很简单,老龄化社会的消费能力远不如正常社会,负担则比正常社会高出许多,主要是老年人不是社会劳动力,不但无法产生社会价值,还需要获得养老c医疗c保健等各方面的社会福利,从根本上制约了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增加了社会负担。如果仅靠本国市场,口木永远不可能解决老龄化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出口,利用贸易盈利为本国的社会福利提供资金,从而降低老龄化对社会造成的负担。

    西欧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采取了“东进策略”。苏联解体之后,欧盟迅速向东扩展,吸收了包括波兰c捷克c斯洛伐克c罗马尼亚c保加利亚c阿尔巴尼亚与前南斯拉夫成员国在内的众多前华约成员国,获得了“新鲜血液”,虽然与口木的经济政策不同,欧盟更注重政治政策,但是结果却殊途同归,即利用新成员国的市场c劳动力c发展推动力,带动欧盟的经济发展速度,解决由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各种问题。简单说,就是“以新养旧”,将老龄化问题转嫁给新成员国。

    口木与欧盟的政策有一个共同点,即下游市场。

    作为高端产业国,口木与欧盟都需要下游市场。

    随着共和国进入高端产业国行列,同样面临老龄化问题,解决的办法也只有一个,获得足以支撑整个国家度过老龄化时期的下游市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