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3/5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电磁炮对口木本土西南地区的大中城市进行战略打击。

    因为一直没有得到作战规划是否被采纳的消息,所以袁晨皓也非常急。

    得知总参谋部已经让陆军炮兵试验部队去了屋久岛与种子岛,袁晨皓立即武断的认为又是他那个上司剽窃了他的“成果”。也就在这个时候,袁晨皓主动打报告,要求到屋久岛与种子岛去指挥战斗。

    当然,准确说法是调查新型轨道电磁炮的实战性能。

    此时,裴承毅已经知道战略打击不会持续太久,正在全力协助国务院外交部与口木进行停战谈判,以及应付西方国家的压力。既然有人愿意去前线调查新式装备的实战性能,自然再好不过了,裴承毅想都没想就批准了袁晨皓的调职报告。

    这也是裴承毅最后一次与袁晨皓“接触”。

    实际上,两人除了上下班偶尔打个照面,平常开部门例会时碰上一面之外,根本没有见过面。毕竟作战处有数百名参谋,裴承毅只与高级参谋接触,像袁晨皓这样的低级参谋都由高级参谋领导,不可能每个人都与裴承毅很熟。

    从此开始,袁晨皓一直在基层部队。

    藏南冲突期间,袁晨皓还跟随空降15军的独立炮兵旅开赴前线,参加了支援空降1533营攻打达旺的作战行动。严格的说,袁晨皓在基层的表现并不怎么样,因为他不是炮兵专业出身。只是作为总参谋部的下派军官,基层部队很给他面子。正是因为在基层的表现确实算不是出色,所以袁晨皓在基层一呆就是好几年。

    2031年,裴承毅前往国防大学深造学习。

    新上任的作战处处长远不如裴承毅,虽然和平时期没有多少作战任务,但是总让项铤辉不省心。为了加强作战处的工作能力,项铤辉亲自点将,从基层招募高级军官。为了让调来的高级军官尽快熟悉总参谋部的工作环境,项铤辉首先考虑之前下放到基层工作的低级参谋,特别是作战处的低级参谋。数十名下放不到2年的低级参谋因此受益,已经在基层干了3年多的袁晨皓也因此回到了总参谋部。

    回到总参谋部,袁晨皓顺利晋升为少校军官。

    从上尉到少校,袁晨皓花了近7年,算不上快,甚至低于平均5年的晋升速度。更重要的是,袁晨皓获得晋升与表现无关,而是回到总参谋部之后,他已经服役11年,到了晋升的最大年限,如果不让他晋升,就只能让他退役。项铤辉需要更多的人手,而且培养新的高级参谋至少需要10多年,还不如提拔到了晋升年限的军官。

    可以说,袁晨皓拣了一个便宜。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袁晨皓“转运”了。

    2032年底,代号“冬季号角2032”的高原多兵种协同实战演习举行,袁晨皓亲手制订的作战计划帮助扮演假想敌的蓝军大获全胜,引起了项铤辉的高度重视。要知道,“冬季号角”实兵演习举行了15次,红军是共和国最擅长高原恶劣环境下作战的野战军,蓝军模仿美军山地师;在此之前的14次演习中,只有2022那一次,也就是由裴承毅担任蓝军总指挥的那一次,蓝军击败了红军!裴承毅正是在这次演习中一鸣惊人,为后来在半岛战争中担任共和国志愿军前线总指挥打下了基础。当时,裴承毅已经是上校参谋。

    一个少校参谋有如此能耐,绝不简单。

    如果考虑到袁晨皓的对手是77军军长,共和国最年轻的野战军军长凌云霄,那就更不简单!

    次年年初,袁晨皓晋升为陆军中校。

    似乎要考验袁晨皓,在“冬季号角2033”演习中,项铤辉把他从蓝军阵营转到了红军阵营,顶替凌云霄担任联合指挥官。结果没让项铤辉失望,在袁晨皓的策划与指挥下,红军毫无悬念的击败了蓝军。

    203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