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总理的决断(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西北战场上可能发生的突然进攻。

    收到警告之前,鲁拉贾帕尼就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让他感到担心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安静”了。

    战争爆发后,华国空军重点打击包括指挥中心c通信中心c空军基地c防空阵地等重要军事目标,没有像第四次蛮巴战争与藏南冲突那样,在完成了“战略打击”之后转而大规模轰炸道路c桥梁c隧道c港口等基础设施。首轮轰炸的强度足以证明华国空军投入了大量作战飞机,上千架作战飞机没有深入蛮度领空,肯定在执行其他任务。

    虽然鲁拉贾帕尼不是军人,但是他也能猜到,华国空军正在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问题是,锡金就那么大点地方,即便不出动空军,华国陆军航空兵也能为地面部队提供充足的支援。

    上千架飞机,到底在哪里行动?

    如果上千架飞机没有大举出动,则足以说明一个让鲁拉贾帕尼更加担忧的问题。那就是华国空军正在为某次规模庞大的进攻行动做准备,而且不是空中进攻。换句话说,地面战争很快就会爆发。

    东线,还是西线?

    与美军将领一样,鲁拉贾帕尼首先想到的就是西线。

    理由也差不多,巴基斯坦太脆弱了,而且蛮巴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自然障碍。如果蛮度决心发动反击,就会在整条国境线上发动进攻。华国不可能让巴基斯坦沦陷,甚至不能让巴基斯坦遭受沉重打击,以免对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造成影响。如此一来,华国必须稳住巴基斯坦,确保巴基斯坦的安全。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最有效的防御就是进攻。只要华队在西线战场上发起进攻,而且摆出攻打新德里的架势,蛮军就不敢进攻巴基斯坦,必须全力守卫新德里。

    让鲁拉贾帕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华队竟然首先在东线发动进攻。

    没等他反应过来,史塔克送来了第二份消息,即部署在华国西北叶城的66军已经驶上中巴公路,正在开赴克什米尔战场的途中。为了引起蛮度高层的注意,史塔克还送来了66军的资料,重点说明这是一支重装军。

    即便没有详细说明,也能让鲁拉贾帕尼心惊肉跳。

    虽然66军在华国的众多野战军中不算出名,但是作为参加过半岛战争的王牌部队,66军的战斗力超过了蛮度陆军的所有装甲部队。

    到此,华国的战略进攻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派遣66军前往巴基斯坦,主要目的不是协助巴军发动进攻,毕竟1个军的兵力在西部战场上的作用并不明显。此举的主要意图很简单,那就是震慑蛮军,让蛮度不敢轻易进攻巴基斯坦,同时稳住巴基斯坦的军心,让巴基斯坦下定进攻的决心。如果考虑部署在华国西北地区的2支战略反应军,还有暂时没有参战的2支空降军,华队能够在48小时内向西部战场投入5个军的兵力。1个66军就能改变西部战场上的战略平衡,5个军就能轻易打败西北战场上的蛮度军队。

    走到这一步,蛮军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抢先进攻,二是积极防御。

    抢先进攻的效果最为突出,因为巴基斯坦军队肯定会提前进入进攻阵地,其后方防线将非常空虚,如果蛮军能够抢先发起进攻,就能轻松打败巴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能在东线战场上迅速击溃苏军,关键就是德军的巴巴罗萨行动在苏军发起进攻前开始,导致数百万苏军在进攻阵地上遭到打击。虽然抢先进攻的好处很明显,但是需要前提条件,那就是掌握巴军进攻的准确时间。问题也在这里,史塔克提供的情报中没有说明这一点,只是提到巴军将在未来48小时之内发起进攻。显然,这不足以作为蛮军战略决策的依据。蛮军主动发起进攻,光是前期准备就得花费大约24小时。如果在蛮军发起进攻之前,巴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