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历史的转折点(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安全,还能使主要航线缩短1500海里左右。

    对新加坡来说,克拉运河无疑是最大的噩梦。2030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中c有75前往共和国,在新加坡临时停靠的船只中c有60属于共和国。克拉运河通航,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将减少40左右,新加坡的航运收入将降低30以上。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战略地位将一落千丈,到时候不但共和国不需要“照顾”新加坡,连美国都会降低马六甲海峡的战略重要性。对于一个没有多少工业基础c以航运为主要收入的国家来说,失去航运,等于失去发展动力。对于一个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把安全建立在联盟的国家来说,失去战略重要性,等于失去安全保障。

    迫于压力,新加坡不得不调整外交政策。

    虽然很多人相信,共和国不会投资上万亿,开凿一条没有多少经济价值的运河,但是站在新加坡的立场上,开凿运河只是共和国采取的手段,而不是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共和国在克拉运河上大做文章,根本目的就是迫使新加坡调整外交政策。

    事实上,开凿克拉运河确实得不偿失。

    首先是经济问题。按照最初规划,克拉运河的开凿工程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完工之后,运河将达到基本通行能力,即允许15万吨级货轮通航;二期工程完工之后,运河将达到标准通航能力,即允许30万吨级货轮通航;三期工程完工之后,运河将达到全面通航能力,即通航能力超过50万吨级。按此规划,开凿运河的总投入超过1万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入4500亿元。以理想情况计算,即克拉运河分担马六甲海峡50的航运量,按照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平均水平收取航运费,至少需要50年才能收回一期工程投入,收回全部投入则需要80年。即便算上因为航程缩短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需要40年才能收回所有投入,年回报率仅有25。

    其次是外交问题。克拉运河位于马来半岛北部的克拉地峡,虽然主要在泰国境内,但是运河西部出口位于缅甸境内。即便泰国与缅甸均希望开通运河,从中获益,可是在运河收益分配上却存在严重分歧。为了稳定东南亚局势,共和国完全不应该因为克拉运河而激化泰国与缅甸的矛盾。

    最后就是运河所在地区的政治问题。泰国南部地区一直存在民族分裂运动,开凿贯通马来半岛的克拉运河,必然会削弱泰国中央政府对其南部地区的控制能力,激化民族分裂运动,从而使泰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如果运河地区的稳定不能得到保证,运河本身的价值也将受到削弱。加之由此产生的泰国国内政治问题,必然会使运河的开凿成本增加,从而削弱运河的经济价值。

    总体而言,共和国并不打算开凿克拉运河。

    从实际情况看,如果共和国真要开凿克拉运河,不应该拖到2030年,而应该在南海战争之后,也就是2020年之前动工,争取在2030年前完成一期工程,从而为共和国进入蛮度洋提供帮助。

    由此可见,开凿克拉运河,只是用来打压新加坡的外交手段。

    随着新加坡调整外交政策,东南亚局势也发生了悄然变化。

    对美国来说,在蛮度尼西亚倒向共和国之后,新加坡已经成为其全球战略中的鸡肋。

    美国控制新加坡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封锁共和国海军进入蛮度洋的主要通道,为蛮度的再次崛起提供机会。

    蛮度尼西亚调整外交政策之后,马六甲海峡的军事意义大大降低,因为共和国海军可以从巽他海峡与龙目海峡进入蛮度洋。虽然美国也在同步加强澳洲西北地区的军事部署,全力封锁龙目海峡,但是巽他海峡距离澳洲太远,美国无法用部署在澳洲西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加以封锁。只要堵不死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的军事价值就大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