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五章 死局(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进攻孟加拉国的任务编制的,能否在防御作战中表现正常,首先值得怀疑。更重要的是,第三集团军的防御正面宽度超过400千米,按照至少配制2道防线的方式部署防御部队,其正面防线的兵力密度仅有每千米400人,除掉防御作战中必须的预备队,每千米的兵力密度不会超过200人。显然,这个防御密度太低了。如果面对的是华队的地面装甲部队,还有拼死一搏的本钱;如果面对的是华队的空降兵,如此低的防御密度,只会被对手各个歼灭。第三集团军守不住战线右翼,攻打吉申根杰的第一集团军与第二集团军就将面临被华队分割包围的危险,第三集团军最终也将面临被华队围歼的危险,蛮度陆军的作战计划变得没有一点可行性。

    再次是东北集团军群不可能起到牵制华国陆军主力军的作用,因为华国陆军没有在蛮度东部地区大打出手,甚至没有派遣地面部队攻占除西里古里之外的地区。对于丧失了制空权的蛮军来说,根本无法对付那些从空中通过的华队。最重要的是,让东北集团军群化整为零之后,蛮度将很快丢掉整个东部地区。战争打到这个时候,蛮度东北集团军群的处境最艰难,虽然囤积的作战物资还能支撑几个月,但是与本土隔绝之后,蛮军的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如果让部队化整为零,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出现士兵开小差c出现逃兵等情况,甚至无法保证分散行动的蛮军不会向华队投降。换句话说,化整为零的分散行动,将从根本上瓦解蛮度东北集团军群的指挥结构,最终导致东北集团军群全面溃散。

    然后是蛮度陆军寄予巨大希望的的5到10个西线主力师能否在8月15日之前参加东线战场上的作战行动。从西线往东线调运部队,蛮度国内的运输能力不是问题,而调运的安全性肯定是问题。不管依靠铁路进行战略机动c还是依靠公路进行战役机动,首先就得考虑空中威胁。裴承毅已经摆出了歼灭蛮军东部集团军群的架势,怎么可能让蛮度陆军向东线战场增兵?更重要的是,西线战场上的兵力也很吃紧,就算蛮度陆军司令部横下心来,也最多向东线战场调遣主力步兵师,不可能抽调装甲师。考虑到铁路机动的巨大风险,蛮度陆军的主力步兵师很有可能以战役机动的方式开赴东线战场。如此一来,5到10个步兵师大约需要3到5日才能到达东线战场。运载作战物资的船队将在10日夜间到达吉大港,从金兰湾出发的陆战队将在11日夜间到达吉大港,在24小时之内向前线运送第一批作战物资。杜奇威由此推断,裴承毅将在11日夜间c最迟不过12日凌晨发起总攻,首先夺取1到2条蛮孟铁路枢纽中心。换句话说,蛮军增援部队到达的时候,战役已经打响。就算增援部队能够立即投入战斗,几个步兵师也无法扭转战局。

    最后就是被蛮度陆军当成救命稻草的20到30个预备役师能否顺利组建。实际上,史塔克认为组建预备役师不是关键,关键是预备役师有多强的战斗力。虽然蛮度不缺乏优秀退役军人,也不缺少武装这些军人的基本武器装备,但是连蛮度陆军的主力师都不是华队的对手,那些战斗力连二线师都比不上的预备役师怎么可能打败华队?人力早已不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在战斗力达不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投入再多的人力也无法扭转战局。即便蛮度陆军在8月20日之后陆续投入第一阶段战争动员的180个师,也只会为蛮度徒增伤亡,不会给华队造成太大的麻烦。

    在史塔克看来,蛮度陆军司令部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太理想化了。

    接触到鲁拉贾帕尼的目光,史塔克犹豫了一下,说道:“肯定不能主动撤退,即便不考虑东部地区,也得考虑恒河平原。”

    实际上,史塔克想说的不是这句话。

    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纯粹站在军人的立场上,史塔克会建议鲁拉贾帕尼立即在东部战场打游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