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五章 追赶者(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炸数据建立了数学模型,用计算机分析了大威力爆炸装置在各种环境下的破坏效果,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催化金属氢爆炸装置的破坏力过大,只能在人口稀少的野外战场上使用,如果用在人口密集的市区内,后果将不堪设想。根据杜奇威拿到的试验报告,如果在加尔各答这样的大城市内使用,一枚当量为5吨tnt的大威力炸弹对爆炸点附近500米范围内的人员有致命效果,对爆炸点附近500到1000米范围内的人员有致残效果,按照每平方千米2万人口计算,1枚大威力炸弹能够炸死157万人,炸伤471万人,因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所以大部分伤员得不到及时救助,最终的死亡人数很有可能超过2万。

    虽然美国反对将催化金属氢爆炸装置列入核武器名单,但是在杜奇威看来,威力如此巨大的武器,肯定配得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称号。

    按照国际战争公约,交战双方不能在战争中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裴承毅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加尔各答使用大威力炸弹?

    仅仅为了减少39军的战斗伤亡吗?

    杜奇威觉得这个理由过于牵强,虽然攻打加尔各答的难度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场城市攻坚战,但是以39军的战斗力,问题不是很大,伤亡也不会很大。考虑到华国人对战争伤亡的容忍能力,39军的伤亡肯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不是为了减少伤亡,就是为了加快进攻步伐,尽快占领加尔各答!

    尽快占领加尔各答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说让39军尽快休整,就过于勉强了。39军最后参战,官兵的状态远没有到需要休整的程度。再说了,以39军的编制,就算裴承毅打算让这支战斗力最强悍的重装甲军参加西线决战,也不会在第一时间派上战场,而会等到西线决战打响之后,让其在适当的时候参加战斗。也就是说,39军进行休整的迫切性并不高。如果从长远考虑,即36军与37军迟早得停下来,到时候肯定要派上另外一支部队,因为39军的战略机动能力最差,所以裴承毅很有可能把39军留下来,把其他更便于转移的军队派往西线战场。如此一来,39军更不需要立即进行休整,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打下加尔各答。

    既然39军不需要休整,那么裴承毅肯定想把39军派往别的地方。

    想到这,杜奇威顿时明白了过来。

    裴承毅的战役部署终于浮出水面了。

    只要能够让39军尽快从加尔各答的战斗中解脱出来,就能让77军前往瓦拉纳西与54军并肩作战。到时候,即便27军遇到了麻烦,也可以让39军借道孟加拉国,前去对付蛮军东北集团军群。

    归根结底,裴承毅的目的就是要把77军派往瓦拉纳西。

    也就是说,裴承毅的根本目的还是要在西面发起一次大纵深进攻,打垮蛮军的北方防线,为西线总决战做准备。

    放得很长远的战略目光,也是很有野心的战役谋划。

    弄清了裴承毅的目的还不够,还得想出应对的办法。

    既然77军肯定要去瓦拉纳西,裴承毅很有可能把空降163旅捏在手上,等到地面进攻取得突破之后,再让空降163旅参战,取得更大的突破。

    如此一来,蛮军必须死守安拉阿巴德,不惜一切代价的顶住54军。

    不仅得顶住54军,还得击溃54军。

    杜奇威换了个角度,如果按照他的安排,肯定会让54军提前攻打安拉阿巴德,迫使蛮军收缩防线,在77军到达之前包围安拉阿巴德。打到这一步,再根据情况决定77军的作战任务,即到底是首先协助54军占领安拉阿巴德,还是在54军的掩护下向西突击。因为54军的战斗力足够强悍,即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