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三章 敢死队(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装甲突击旅损失惨重,打完迈赫尔阻击战后就被袁晨皓撤了下来,此时已经在马尼格布尔休整,基本上处于“马放南山,兵甲入库”的状态,没什么好指望。第771装甲突击旅还在班达打扫战场,而且按照计划,该旅将在38军到达之前进驻占西,并且适当拓展占西的防御空间。

    从别的军调遣部队也不现实,能够在38军到达占西之前攻占埃达沃的只有54军。按照袁晨皓的说法,54军在守卫临时铁路线的战斗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如果不是文工团提前到前线慰问,恐怕基层官兵就要心生怨言了。让54军去攻打埃达沃,还不如让38军自力更生。

    事实上,裴承毅也只能让38军自力更生。

    弄清楚情况后,裴承毅就调整了38军的转移工作,让充当先头部队的第383机械化步兵旅直接前往萨格尔,然后攻打埃达沃。为了减轻第383机械化步兵旅的压力,裴承毅还命令正在附近清扫战场的第772装甲突击旅尽量向埃达沃集结,阻止蛮军增援埃达沃,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埃达沃附近打几场小规模运动战。

    反正77军将在38军到达之后撤下去休整,怎么也要让凌云霄多出点力。

    裴承毅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物资运输。

    因为38军是重装甲军,而且编制规模仅次于39军,所以不但需要动用2000多节车皮运送各类重装备,对物资的需求也比77军这类战略反应军高得多。

    可以说,物资运输带来的麻烦最大。

    虽然此时还在作战的军只有东线决战开始时的一半左右,但是随着战线拉长,物资运送里程成比例增加,后勤保障的难度大大加大。以54军为例,此时的作战强度比决战开始时降低了不少,对后勤保障造成的压力却增大了2倍,主要就是战场离后方更远,运输物资更加麻烦。

    更让裴承毅感到头痛的是,为了满足尼泊尔的要求,3个空降军的战斗旅必须在38军的主力离开之前到达,所以不得不抽调所有空运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把3个战斗旅送入尼泊尔。如此一来,就不能指望空运力量了。万幸的是,运输机返航的时候,可以把38军的人员与部分贵重设备送往前线,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

    不管怎么说,在29日凌晨前完成物资运输工作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按照袁晨皓的建议,裴承毅决定继续“征用”孟加拉国陆军的运输车队,还征用了几艘同样属于孟加拉国,刚刚到达巴特那的内河运输船。虽然这几艘内河运输船只能到达瓦拉纳西,但是每艘船一次能运送相当于一列列车的货物,能够极大的缓解从巴特那到瓦拉纳西铁路线的运输压力。以38军的行军能力,到了瓦拉纳西,主力部队就能依靠公路线,自行前往占西,不再需要占用铁路运力。

    不得不说,裴承毅手下那几个精明能干的后勤参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后勤参谋不像作战参谋那样引人瞩目,但是在前线指挥部,后勤参谋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作战参谋,特别是在总指挥与副总指挥都把精力放在战斗上,没有过分关注后勤工作的情况下,作战参谋往往无所事事,后勤参谋却忙得不可开交。

    安排好后勤保障,裴承毅还得时刻关注蛮军的动向。

    裴承毅回到沃济拉巴德之前,蛮军就开始调动。38军与3个战斗旅换防,不可能瞒过美国的侦察卫星。这一举动足以让杜奇威做出判断,也足以促使蛮军立即向博帕尔集结作战部队,加强博帕尔的防御力量。

    虽然博帕尔附近的蛮军并不多,而且主要是二线部队与预备部队,但是裴承毅不敢有半点掉以轻心。蛮军已经入侵尼泊尔的方式牵制38军,足以证明已经有人看出了裴承毅准备攻打博帕尔的企图,而且知道博帕尔的战略意义。能够调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