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九章 左冲右突(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成作战任务。

    凌云霄不是那种固步自封的将军,认为参谋的建议更有可行性之后,立即加以采纳。

    正是如此,突击部队才在夜间绕过了蛮军的搜剿部队,神不知鬼不觉的从蛮军身后绕向珀勒德布尔,并且在天亮前发起进攻。

    因为没有计划打下珀勒德布尔,所以战斗打得并不激烈。

    除了尽量利用炮火支援之外,凌云霄做得最多的就是让进攻部队尽量不要与蛮军争夺防御阵地,打够了就撤下来,必须尽一切努力减少伤亡。

    物资可以空投,伤员却无法送回去。

    不管怎么样,控制伤亡比击毙更多的敌人更加重要。

    利用实时更新的战场信息,突击部队赶在蛮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之前离开了珀勒德布尔。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前面已经介绍了,凌云霄率领突击部队杀向马图拉的时候,蛮军还在亚纳河西岸搜寻突击部队。

    虽然有迹象表明突击部队去了亚纳河东岸,但是蛮军仍然把搜索重点放在了西岸。

    这也可以理解。突击部队突然袭击珀勒德布尔,证明了其强大的越野突击能力。虽然从珀勒德布尔前往新德里的公路经过马图拉,但是突击部队很有可能选择越野机动,绕过马图拉攻打新德里。从珀勒德布尔到新德里的直线距离不到150千米,如果突击部队在亚纳河西岸北上,前方就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没有任何天然障碍。也就是说,如果突击部队的目的是攻打新德里,很有可能直接北上。在蛮军眼里,突击部队在亚纳河两岸留下迹象,很有可能想把追击部队引到错误的方向上去,为奔袭新德里创造机会。

    显然,凌云霄在亚纳河畔做的手脚有点多余。

    因为亚纳河不是一条大河,最深处也不过3米,两岸近岸部分的水深不到1米,所以在蛮军看来,突击部队很有可能在水上行军,不留下车辙银,让追击部队无法判断其正确的行军方向。换句话说,就算凌云霄在亚纳河畔什么都不做,蛮军也会认为突击部队正在杀向新德里。

    不管怎么说,复杂的战场环境给突击部队提供了最好的掩护。

    蛮军追不上突击部队,也不能怪其行军速度,主要是蛮军缺乏有效的战术侦察手段与战场监视能力。换个角度看,如果蛮军拥有共和队那样的战术侦察手段,也不会在各个战线上一败涂地了。

    战术行动中,美国提供的战略情报根本起不了作用。

    军事侦察卫星每过2个小时才从战场上空掠过一次,每次仅能监视5分钟。就算美国的情报分析人员能够在侦察卫星拍下的照片上找到突击部队的身影,因为突击部队一直在运动,所以在美国的情报分析人员将消息发给五角大楼的时候,情报已经过时,不具有引导蛮军作战的价值。

    找不到突击部队,凭什么围剿突击部队呢?

    蛮军也想过解决办法,比如派出更多的地面侦察部队,提高搜索密度。问题是,制空权掌握在共和队手里,制电磁权也掌握在共和队手里。战斗开始后,数十架电子战机轮番到战场上空巡逻,使蛮军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全面瘫痪。虽然电磁压制无法完全阻断蛮军的通信联络,至少对有线通信没有多大影响,但是侦察兵不可能带着有线电台执行侦察任务,只能以最原始的方法传递情报。

    事实上,蛮军好几次差点发现突击部队。

    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突击的隐秘性,凌云霄不但加强了侦察部队,还在突击行动中让侦察部队始终负责外围突击任务,用侦察兵对付侦察兵。这一部署的效果很突出,部队向珀勒德布尔推进的时候,侦察兵就干掉了好几支蛮军侦察部队。

    侦察部队突然失踪,肯定是不正常的事情。

    问题是,蛮军不可能立即发现哪支侦察部队遭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