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五章 无法衡量的价值(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肯定会把攻打新德里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甚至有可能先打新德里,再转向南下。

    即便如此,问题仍然比较棘手。

    按照王元庆的估计,就算在10月之前占领新德里,然后让新政权上台,同时着手组建与培训“蛮度新军”,到2036年春节,最多武装一支人数不超过10万的军队,而且很有可能是一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准军事部队。靠这样的部队,肯定无法控制整个蛮度。要想稳住蛮度的国内局势,至少需要50万“新军”。毫无疑问,培训肯定会持续到2036年底。新军担不起重任,共和国的作战部队还得留在前线。果真如此的话,在2036年初结束战争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政治家,王元庆不会像军人那样思考问题。

    实际上,以军人的手段,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办法也不难,只是得更加深入的权衡利弊。

    以王元庆的战略眼光,他不可能不知道如何解决。说到底,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在战争结束后,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民主政权,把蛮度的还给蛮度,共和国尽量不要干预蛮度内政,由蛮度人决定蛮度的未来。

    虽然这也是必须走的一步,但是早走与晚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按照王元庆最初的想法,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肯定要以人道主义援助c战后重建等等名义在蛮度推行军管政策,等到蛮度社会秩序稳定下来,物资供应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民众的需求,再考虑解除军管政策,通过大选组建正式政权,由此确定蛮度的政治体制与国家基本结构。

    可以说,这么做最稳妥,也最能实现共和国的利益。

    提前在蛮度推行民主制度的问题非常多,比如战争对蛮度人造成的影响,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会对民主选举造成巨大影响,而民主与极端民族主义结合,将使蛮度再次对共和国构成严重威胁。无论如何,王元庆不希望数十年后再打一场蛮度战争。

    要想达到最初的目的,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按照王元庆的设想,必须首先在占领区的管理问题上做出让步,将部分权力交给蛮度人,而不是由占领军掌握当地民众的生杀大权,由此产生的问题足以让王元庆头痛,比如其他盟国会不会同意这么做;然后还得加大对蛮援助,尽快在占领区恢复正常秩序,使占领区的民众过上比战前还要好的生活,由此产生的巨大投入也能让王元庆头痛,比如维持几亿甚至十几亿人的生活,就得用光共和国战略粮仓里的粮食,给战争受害者的补偿,也足以让共和国的战争预算增加好几成;最后还得在占领区内扶持一批开明政客,让他们在蛮度的民主制度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由此带来的问题同样能让王元庆头大,比如如何确定哪些人是开明政治家,就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虽然王元庆知道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需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到此,王元庆就不得不考虑一个只有政治家才会考虑的问题,那就是提前结束战争所获得的好处,能不能抵偿为此付出的代价?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提前结束战争就没有任何吸引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王元庆就会全力支持裴承毅。

    毫无疑问,这个问题无法用投入来衡量。

    想到这,连王元庆都不得不承认,裴承毅不但是一个非常有政治头脑的军人,还是一个能够用政治家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军人。

    会议上,裴承毅就明确提到,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好处才是最大的好处。

    原话是不是这么说的,王元庆已经记不清了,反正就是这个意思。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很多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都无法用金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