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章 不可模仿的将军(第3/5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总参谋部开始着手准备蛮度战争。去将官培训班深造之前,还是作战处处长的裴承毅负责制订了几份针对蛮度的战争计划,其中明确说明攻打新德里的重要性与困难性。在伊斯兰堡工作期间,裴承毅以共和事顾问的身份,协助巴军制订了几份同样针对新德里的作战计划。虽然不是主要参与者,但是裴承毅知道,巴军也非常清楚攻打新德里的难度。

    这些经历,足以让裴承毅高度重视攻打新德里的作战行动。

    更重要的是,军情局已经证实,蛮度的第一阶段战争动员全部到位,第二阶段战争动员的第一轮征兵工作已经开始。最保守估计,西线战场上的蛮军作战部队超过400个师,总兵力在500万左右。按照军情局的推测,如果攻打新德里的行动持续到10月中旬,共和队要面对的蛮军至少有750万,甚至有可能接近1000万。

    3个军加3个旅,对付500万到1000万的蛮军!

    别说500万到1000万荷枪实弹的军人,就算是手无寸铁的平民,也能让裴承毅头痛。

    换句话说,裴承毅要用只有敌人五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的兵力取得胜利。

    就算裴承毅再厉害,也不会掉以轻心。

    传统战术不是没有取胜的可能,只是不可能在1个月之内取胜。

    现实情况逼着裴承毅出奇招。

    驳回袁晨皓的建议时,裴承毅只提到一个理由,那就是任何1个军加3个旅,都不可能打下新德里。

    这个理由,足够让袁晨皓心服口服。

    实际上,这也正是裴承毅在3个方向上发起进攻的目的之一。

    要想打下新德里,必须集中全部兵力。也就是说,3个野战军都得取得突破,还得争取同时攻到新德里城外。

    这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裴承毅没有把攻打新德里的指挥工作交给袁晨皓,而是让袁晨皓去负责更重要的西进作战行动,正是因为袁晨皓的能力还不够,在指挥作战的时候欠缺经验。

    到底该怎么打,别说袁晨皓搞不清楚,就连在后方“督战”的项铤辉也搞不清楚。

    进攻开始后,项铤辉在1个晚上给裴承毅打了5次电话,询问裴承毅的战术部署。让项铤辉非常失望的是,裴承毅的回答既干脆又直接:企图不明。

    裴承毅不可能在怎么打都不明白的情况下让部队发起进攻吧?

    显然不可能!

    9月8日天亮后,裴承毅就一直呆在他的办公室里,除了偶尔询问一下24军的进展情况,他一直对着一张大比例战区地图思考问题。

    袁晨皓找机会去了裴承毅的办公室几趟,结果发现裴承毅想得太入神,根本没注意他。

    到了9月9日清晨,除了吃喝拉撒之外,裴承毅已经在地图前站了24小时!

    收到24军突破达布蒂河的消息,裴承毅调整了24军的作战行动,再次回到办公室面朝地图沉思起来。

    此时,3个野战军已经与蛮军主力干上了。

    66军在伯坦果德攻打蛮军防御阵地,幸亏巴军行动积极,从侧翼牵制了蛮军主力,66军才能得心应手的用最擅长的攻坚手段稳步推进。按照蹇柄彪少将的报告,66军能在10日天黑之前攻占伯坦果德,然后按照计划将占领伯坦果德的任务交给巴军,主力部队继续向南突击。

    61军在卢迪亚纳城外遭到蛮军顽强阻击,虽然巴军的增援部队及时感到,但是61军的进攻行动仍然没有多大起色。不是61军打得不够用力,也不是61军的实力不够,而是卢迪亚纳是蛮度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驻扎在当地的蛮军都是主力部队,防御阵地修的极为牢固,很难迅速取得突破。用蔡岁康中将的话来说,61军能够在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