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近10个小时。按照战后的统计,在11日12点之前,各路远程支援力量总共向10个蛮军主力师投掷了12万吨弹药,用来对付装甲目标的弹药就超过了10万枚!

    如此密集的火力打击,足够让10个主力师丧失战斗力。

    打到这个时候,再也没人怀疑裴承毅选择的战术。

    可以说,只要蛮军留在防御阵地上,就算孤立无援,只要士气没有归零,还有继续战斗的意志,不管是66军c还是61军,都得在阵地攻防战中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突破蛮军的防线。要想充分发挥火力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蛮军离开防御阵地,到容易受到打击的旷野上去。攻打伯蒂亚拉的目的,就是要给蛮军制造危机感,让蛮军认为留在伯坦果德与卢迪亚纳是死路一条,迫使蛮军选择收缩防线。只要蛮军开始运动,主动权就完全落在了共和队的手里,强大的远程打击力量也有了用武之地。

    1个晚上打残10个主力师不是奇迹,在拥有绝对制空权与绝对火力优势的情况下,只要裴承毅舍得投入,就算对付20个主力师也不是问题。

    当然,这天晚上的激烈战斗,也对其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造成了影响。

    从整个战场的角度看,10日夜间到11日12点的战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0个主力师基本上残废,让卢迪亚纳的6个主力师彻底绝望。

    留下来,只能被华队全面包围,等到弹尽粮绝的时候缴械投降。突围,只能给华队的远程打击力量提供机会,倒在返回新德里的路上。

    突围,还是固守?

    1天前还坚持突围的古吉拉德也犹豫了,10个主力师的惨痛教训让他不得不犹豫。

    问题是,犹豫也解决不了问题。

    11日傍晚,66军的先头部队到达卢迪亚纳城外,与61军会师。

    按照裴承毅的命令,66军的主力部队没有赶往卢迪亚纳,而是在当天下午转向前往巴克拉坝。

    入夜后不久,66军的主力部队就攻占了只有2个预备师守卫的巴克拉坝。

    虽然伯蒂亚拉的战斗还没结束,蛮军突围的大门还没有被关上,但是此时的战局已经对蛮军非常不利。

    可以说,就算卢迪亚纳的蛮军主力师突围成功,毫发无损的到达伯蒂亚拉,因为66军已经在巴克拉坝方向上取得了突破,兵锋直指昌迪加尔,蛮军也不能继续退缩,要么在伯蒂亚拉击溃空突152旅与第611装甲突击旅,要么转向前往昌迪加尔,挡住正在向南迈进的66军。不管是伯蒂亚拉c还是昌迪加尔,只要有一处地点失守,蛮军就得将防线向南再收缩100千米以上,退到新德里城外。毫无疑问,以蛮军的兵力,特别是主力部队的数量,以及主力部队的战场转移能力,根本不可能同时守住两处战略要地。退守新德里城外,等于将外围防线全部让给对手。以裴承毅的打法,肯定会让3个野战军在新德里北面会师,动用空中突击部队扫荡外围战线。也就是说,9月15日之前,华队就将打到新德里城外,攻打新德里的作战行动最迟在9月17日开始。

    10天,仅仅只需要10天,3个野战军就能打到新德里!

    这样的突击速度,能够让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自叹不如。

    对蛮军来说,这还是最理想的结果。

    按照部分美事顾问的估计,蛮军不但守不住伯蒂亚拉,也守不住昌迪加尔。3个野战军已经摆开架势,放开手脚,以裴承毅的性格,肯定不会盯着一个地方,不然不会让66军的主力扑向昌迪加尔。因为裴承毅手里至少还有2个空突旅,所以在适当的时候,他会用预备队扩大战果。如果考虑到南面的77军,他甚至会在适当的时候开辟第二战线,彻底粉碎蛮军死守新德里的企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