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四章 民众眼里的战争(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巴战争结束后,直到2020年左右,共和国的民族资本家才开始大举进军南亚市场,直到2023年,南亚地区才成为共和国主要的初级产品供应地。

    民众考虑的只是眼前利益,而国家领导人考虑的则是长远利益。

    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从2015年到2035年的战争,任由美国在共和国周边地区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就算共和国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辉煌的成就,共和国的民众又能得到什么,而且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吗?

    不得不承认,蛮度战争确实对共和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

    因为是正规战争,所以开战之后,共和国就进行了初级战争动员,招募在2030年初到2035年初之间退役c年纪在24岁到32岁之间退役军人。虽然按照国务院制订的标准,申请再服役军人必须接受全面体检与体能测试,只有达到全部要求,才能再服役,而且总招募量不超过50万,招募对象也以陆军退役士兵与初级军官为主,但是一下招募50万人,而且是50万社会主要劳动力,仍然对社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要知道,2035年初,共和国总人口已经降到11亿以下,赡养比(18岁以下c65岁以上的非劳动人口与18岁到65岁之间的劳动人口的比例)超过50(相当于每2个劳动人口养1个非劳动人口),社会主要劳动力(22岁到50岁的女性与22岁到55岁的男性)不到3亿,其中男性主要劳动力仅有154亿,而24岁到35岁的男性壮年劳动人口仅有6500万,由此可以算出,招募的50万军人占社会总劳动力的068‰c占主要劳动力的167‰c占男性主要劳动力的325‰c占男性壮年劳动力的769‰。虽然都是千分比,但是千万别小看这个比例,因为这意味着每550个家庭就有1个成员被征召c每1150个男性公民就有1个被征召c每300个适龄服役的男性就有1个被征召c每130个壮年男性就有1个被征召。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属于生产必需品的劳动力每减少1,劳动力价格就将上涨10。虽然这会让没有被征召的公民获得好处,但是必然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

    事实上,共和国确实发生了通货膨胀。

    战争爆发当天,共和国的基本生活物价就上涨了4,其中主要依靠进口的基础工业产品的价格上涨了7。

    严重的通货膨胀,早就让共和国的民众感受到了战争压力。

    更重要的是,对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共和国来说,物价快速上涨,必然导致连锁反应。因为这是由战争导致的通货膨胀,所以无法用加息等正常手段进行调控。8月底,全体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启用战略储备的法案,通过向市场提供更多的物资,平抑因为战争导致物资紧缺产生的通货膨胀。

    万幸的是,共和国早就建立起了完善的战略储备体系。

    因为战略储备物资非常有限,所以只能在短期内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正是如此,在裴承毅提出加快战争进程,争取在2036年春节之前结束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时候,王元庆才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实际情况是,在70多种必备战略物资中,只有最重要的30多种能够维持1年左右,另外40多种只能维持半年。虽然通过扩大进口c开辟新的资源产地c采取金融手段消化市场上过多的流通性等手段,能够对平抑物价产生帮助作用,但是这些都不是长期策略,只有尽快结束战争,才能使共和国的经济恢复正常。

    从稳定国内经济来看,王元庆把颜靖宇调回中央,并且打破原来的惯例,让颜靖宇担任国务院总理,看中的就是颜靖宇管理经济的能力。说实话,顾卫民是个很好的会计师,却不见得是个管经济的舵手。

    因为政府的调控起到了作用,所以大部分民众并不认为共和国的经济遇到了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