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尴尬的霸权(第1/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尴尬的霸权

    与共和国的态度一样,在马岛争端上,数十年来,美国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

    追根溯源的话,美国的“拉美政策”得从“门罗主义”说起。

    所谓的“门罗主义”,狭义上是指在19世纪初期,因为拿破伦战争,西班牙在新大陆上的殖民地体系土崩瓦解,在何塞德圣马丁与西蒙玻利瓦尔引导的拉美独立浪潮中成立的新共和国希望获得美国承认,美国国内许多人认可这种想法,受此影响逐渐形成c因为第5届总统詹姆斯门罗首先提出来而得名的美国对外扩张政策。“门罗主义”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欧洲各国不能再以任何理由将美洲国家变为殖民地,二是在外交政策上行使美国原则c即美国仅在本身利益受损的前提下介入欧洲事务,三是美国视任何殖民美洲的企图为国家安全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还加入了一项陈述:说话客气,但带根大棒子(“大棒政策”就由此而来)。由此可见,虽然“门罗主义”打着帮助拉美殖民地争取民主与自由的旗号,但是归根结底是在维护美国的利益,是裸的霸权主义。

    “门罗主义”对美国的影响有多大?也许形容得再过分也不足为过。

    可以说,“门罗主义”既为美国跻身列强行列打下了基础,又是今后百年间(直到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对外政策指导纲领,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门罗主义”打下的坚实基础对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事实上,“门罗主义”也让美国对拉美国家的态度变得极为复杂。

    美国没有成为第二个“日不落帝国”,从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后,美国的国土面积就再也没有扩大过,与“门罗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门罗主义”的影响下,美国的很多政策很难让外界理解。

    比如:美墨战争后,墨西哥曾一度要求并入美国;在任何人看来,吞并墨西哥不但可以给尚未发展壮大的美国带来数百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还能带来急需的人口,更能巩固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事实上,美国确实拒绝了,而且拒绝得非常果断干脆,没有半点犹豫。又比如,美西战争后,美国并未吞并古巴,甚至没有像对待同样从西班牙手里抢来的菲律宾那样,把古巴变成美国的殖民地,而是让古巴获得独立,为几十年后成为美国的心腹大患埋下了伏笔;可以说,这完全让人无法理解;如果说吞并墨西哥会改变美国的政治结构,让支持蓄奴的势力超过反对蓄奴的势力,使美国错失工业革命,严重损害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新英格兰资本家的利益,那么吞并古巴不但不存在这些问题,还能给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的美国带来难以言喻的好处。

    即便到了“后门罗主义时代”,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违背了“门罗主义”,所以很多美国历史学家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作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门罗主义”仍然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别的不说,到了21世纪,委内瑞拉在“独裁者”查维斯的领导下,义无返顾的走上了与美国对抗的道路,不但将美国企业在委内瑞拉的资产收归国有,还禁止向美国出口石油等资源(委内瑞拉是欧佩克成员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油储备国与重要的石油出口国),美国却没有像对付萨达姆那样,出兵推翻查维斯,而是采取了非常罕见的容忍态度,且持续数十年而没有改变!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美国的“拉美政策”确实非常复杂。

    拿与阿根廷有关的事来说,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美国并没正式支持英国,甚至在两国间积极斡旋,希望双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

    抛开表象就能发现,美国的“拉美政策”有一条看不见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