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关键装备(第2/5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说起。

    “被动式电子探测系统”的原理并不复杂,即利用目标发出与反射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探测c跟踪与定位,引导弹药发起攻击。这就好比被动声纳一样,不用主动发出探测目标的能量场,就能发现目标。

    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非常不容易。

    早在21世纪初,各国就开始进行被动探测系统的研究,并且拿出过一些产品,只是都不成熟,不具备实战使用的价值。主要问题就是,电磁干扰过于严重,在被动探测仪器的灵敏度无法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很难利用现有技术从各种强大的干扰愿中找出目标反射的电磁波,也就无法对目标进行持续跟踪与精确定位,使探测失去意义。更重要的是,即便只对目标进行探测,整套系统也非常庞大,难以实战部署。

    直到2019年,也就是常温超导技术开始普及,被动探测系统的大门才再次敞开。

    利用常温超导技术,能够制造出灵敏度极高的探测仪器,并且利用性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对截获的电磁信号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目标反射的信号,从而对目标持续跟踪与精确定位。

    当然,这一突破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要想精确定位,需要被动探测系统的阵列分布足够广泛,也就是整套系统需要分成好几个部分,分别部署在方圆数百米c乃至数千米的范围之内,然后利用各个部分截获到的目标信号确定目标的方位。如此一来,被动探测系统只能部署在地面,最多能够部署在海军战舰上,很难部署在空军的作战飞机上。

    可以说,该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空军对制电磁权的垄断地位。

    换句话说,地面探测系统可以在不发出任何电磁辐射的情况下,以被动方式探测空中目标。虽然预警机等空中探测平台也可以让雷达以被动工作方式探测目标,但是以往的“被动雷达”只能探测到目标发出的电磁辐射,而无法探测到目标反射的电磁辐射,也就无法对不会发出电磁辐射的被动探测系统构成威胁。也就是说,地面防空系统可以在被动探测系统的引导下对空中目标发起突然袭击。用西方军事学者的话来说,有了被动探测系统,作战飞机直到被击落,也不会知道敌人到底藏在哪。

    只不过,被动探测系统的研制工作并不轻松。

    直到2027年,共和国才率先研制出了部署在地面机动平台上的被动探测系统,并且利用工程样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数据。美国也在当年稍晚些时候研制出了类似的系统,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更加深入的研制工作。

    从某种角度来讲,只有将被动探测系统部署到空中平台上,并且使用到最基本的作战平台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的探测能力。

    根据这一目的,共和国与美国都采取了秘而不宣的策略,从不对外出口相关设备。

    实际上,共和国与美国也没有必要急着部署被动探测系统,因为该系统的主要用途是国土防空,而共和国与美国的本土防空压力都不大。在没有足够威胁的情况下,自然没有足够的动力。

    2030年左右,共和国率先取得突破,将被动探测系统部署到了大型飞机上。

    也就在这个时候,共和国空军提出了新的研制目标,即在2033年之前,研制出能够用作重型制空战斗机火控系统的被动探测系统。为了加快研制进度,空军不但为承担研制工作的两家研究所提供了巨额研制经费,还将其命名为xbra一33(x为研究代号),希望以此鼓励研究所的科研人员。

    事实上,鼓励政策没有收到多少效果,研究工作并不顺利。

    直到2035年,蛮度战争爆发,xbra一33中的“x”都没去掉,也就是说,仍然处于工程研究阶段。

    让人觉得啼笑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