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 传话筒(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储量超过30亿吨),都在气候干燥的地区。”

    “也就是说,不要对马岛抱多大希望。”

    “不,完全相反。”刘晓宾呵呵一笑,没有急着说下去。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刘晓宾一会这个意思,一会那个意思,让他有点迷糊。

    “事实上,我们应该对马岛抱很大的希望。”

    “老刘,你爱说不说。”

    “别急嘛,我不正在跟你说吗?”刘晓宾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其实,好几年前,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与稀有金属矿藏专家徐晋山教授就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也就是被地质学界称为‘徐氏形成论’的稀有金属矿藏形成理论。按照该理论,虽然电解质是阻碍稀有金属矿藏形成的最大障碍,但是在适当的条件下,流动的电解质反而能够成为稀有金属矿藏的主要成因,而他也将其称为‘二次形成论’。当然,要想利用流动的电解质形成稀有金属矿藏,需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东西,我说不清楚,就不费口水了。虽然最初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徐教授的‘二次形成论’,但是最近几年的发现,已经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如果你比较关注国内新闻的话,应该知道,就在去年年底,在重庆武隆发现了一处储量大约有一千五百万吨的稀有金属矿。虽然储量不是很多,以国内劳动力价格,最近几年还没有开采价值,但是非常重要的是,按照以往的理论,在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武隆地区根本不可能存在稀有金属矿藏,只有徐教授的‘二次形成论’能够解释找到的矿藏,而且很有可能还能找到更多的矿藏。”

    “也就是说,马岛是第二个武隆?”裴承毅说得很直接。

    刘晓宾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可以这么说,但是不准确。”

    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跟刘晓宾争辩。

    “从根本上讲,马岛与武隆的地质情况截然不同,但是都具备‘二次形成论’的基础条件。”刘晓宾点上了第二根香烟,说道,“我们一直关注马岛的地表层水交换情况,严重忽略了下面永冻层产生的影响。按照徐教授的理论,马岛的永冻层实际上就是一个天然的保护层,为形成稀有金属矿藏富聚区提供了理想的基础条件。更重要的是,因为每年一度的全面水循环,经过成百上千万年之后,集聚的稀有金属矿藏很有可能超过所有人的想像。更重要的是,已有的发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理论,比如武隆的矿藏就是降水作用在千万年内形成的富聚区。”

    “为此,你就专程跑了一趟?”

    “当然不是我一个人,我又不是地质学家。”刘晓宾呵呵一笑,说道,“当然,具体有哪些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掌握了第一手数据。”

    “很可观?”裴承毅也来了兴趣。

    “非常可观。”刘晓宾连续抽了几口烟,说道,“只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因为时间与条件都非常有限,所以未能展开更加深入的勘探工作,收集到的数据也非常有限。根据已经掌握的数据,之前获得的情报并没错,探明储量不会超过二十万吨。可是,如果没有新的理论否定‘二次形成论’,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埋藏在马岛永冻层下的稀有金属矿藏很有可能比最乐观的估计还要多得多。换句话说,马岛很有可能就是一座垒在稀有金属矿藏上的岛屿。”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如此说来,麻烦就大了。”

    “是啊,麻烦确实大了。”刘晓宾苦笑了一下,说道,“我们仅用了两天,根据最初步的勘探结果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美英的地质专家研究了几十年,就算其地质勘探理论不如我们,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对了,过来之前,我们已经收到情报,标准公司在递交给美国国务院的勘探报告中明确提到,马岛上稀有金属矿藏的远景储量非常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