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五章 占领区(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三点要求已经表明共和国当局对尼泊尔非常厌烦了。

    事实上,尼泊尔政权在数年之后垮台,新成立的民选政府上台后,一改对外政策,撤回了所有驻印占领军,并且加入了由共和国主导的“大印度”计划,即合并几个国家的占领区c逐步解除对印度的军事占领,就是对之前的错误政策的大调整,也是这份“三项协议”的直接产物。

    相对而言,锡金的占领区微不足道。

    虽然按照最初的秘密协议,锡金获得的好处就是独立建国,没有资格像其他参战国那样,在印度获得占领区,但是印度战争结束之后,受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共和国当局决定提高锡金的地位,即从共和国的占领区中划分一部分给锡金。当然,分给锡金的占领区不会大到哪里去,毕竟锡金只是一个人口不到100万的弹丸小国,国内尚且一塌糊涂,哪有能力去占领别的国家呢?因此,不但分给锡金的占领区只有“印度走廊”中的一小块,也就是以西里古里为中心的一块面积不到5000平方千米的地区。

    共和国此举,可谓意味深长。

    首先是占领区的划分上,让锡金控制西里古里地区,等于将印度东北地区与恒河平原彻底隔绝开了,如果该地区由共和国占领,那么就得面临东面的缅甸c南面的孟加拉国与西面的尼泊尔,夹在三方之间左右为难,而让锡金占领该地区,等于在共和国与另外三个占领国之间设了一道缓冲带,矛盾不会直接指向共和国。

    其次是处于长远考虑,锡金的加入提高了共和国在印度问题上的话语权,或者说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没有肢解印度,所以在印度恢复正常秩序之后,将要面临如何处理各国占领区的问题。虽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印度不可能成为二战后的德国,因为在南亚次大陆上还没有一个能够与共和国抗衡c且敢于与共和国抗衡的国家,也就不可能出现划区而治的结果。但是由7个国家占领印度的局面肯定不能长久维持下去,毕竟军事占领将导致地方独大,对维护印度主权统一没有任何帮助,而共和国没有肢解印度,就是不想让印度分解成多个国家。也就是说,必要的时候,必须统一各个国家的占领区,并且借此机会逐步撤出占领军。所谓骑虎容易下虎难,分配占领区容易,可要让各个国家撤走占领军,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别的不说,就算所有占领国都知道,占领军迟早得离开印度,差别只是主动撤离还是被印度人赶出来,可是在涉及到撤军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各个占领国的利益时,问题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事实上,后来的撤军工作确实非常艰难。

    共和国让锡金成为占领国,无非就是多了一个筹码。从事后的撤军谈判来看,锡金这个筹码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甚至可以说,如果事先没有做好这一安排,从印度撤军将推迟数十年之久,而共和国每年需要为此多支付上千亿军费,甚至会让共和国在即将到来的下一轮国际斗争中一败涂地。

    因为锡金加入,孟加拉国与缅甸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在锡金成为占领国之前,孟加拉国与缅甸一直在占领区的划分问题上存在争议。按照孟加拉国当局的说法,孟加拉国在战争中做出的贡献仅次于共和国与巴基斯坦(印度战争结束后,共和国元首与巴基斯坦总统在峰会上承认了孟加拉国的地位),所以孟加拉国不但应该获得西孟加拉邦c恰尔肯德邦与奥里萨邦的占领权(这三个邦是孟加拉族聚集区),还应该获得包括梅亚加拉邦与阿萨姆邦西部地区在内的印度东北地区的占领权。毫无疑问,孟加拉国的这一要求遭到了缅甸的坚决反对。缅甸当局认为,缅甸在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战前就保证了缅甸在印度东北地区的利益,孟加拉国想在印度东北地区插一脚,不但是无理取闹,还是无事生非。问题是,孟加拉国的要求得到了巴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